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1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1篇

2023-04-27 18:12: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1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纪念林并同林场职工亲切交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塞罕坝人把“黄沙遮无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令世界瞩目的“华北绿宝石”。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塞罕坝第一代护林人赵振宇说过:“一辈子就干好这一件事,值得!”1962年,369名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只为了彻底改变塞罕坝“大漠沙如雪”的萧条景象。作为年轻党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敢于不负嘱托,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奋进之路上仍会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越是风高浪急、山高路远,越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作好面对复杂环境和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满怀自信、破浪前进。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职工机械工程师任仲元说过:“我们就是听从党的召唤,来这一心一意地办好造林这件事”。塞罕坝人扛起铁锹、背上树苗,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在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大多年轻党员生活环境优越,并没有吃过太多苦,不敢面对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应弯下身子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添福祉,彰显年轻党员的政治本色,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体现在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行动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接受组织安排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的王尚海扛起“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带领着队伍建设塞罕坝。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与毅力创造了现在的“华北绿宝石”,林地面积由建场之初的2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人工森林。年轻党员要在平凡中勇担使命、奉献中追求卓越、奋斗中一往无前,不负青春、牢记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年轻干部要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塞罕坝精神”,在品读中感悟精神伟力,用实干笃行、无私奉献,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品读“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践初心。1962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们听党召唤,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豪迈上坝,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塞罕坝。那时的塞罕坝“风吹沙起人烟稀”,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建立起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用一生的坚守践行初心,逐渐改善了塞罕坝的恶劣环境,让她变成了“美丽的高岭”。塞罕坝的建设者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年轻干部享用不尽的人生宝藏。步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塞罕坝精神”,在牢记使命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为建设绿色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品读“塞罕坝精神”,实干笃行谱新篇。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塞罕坝的建设者们点燃信念的灯,持之以恒在实干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优、社会效益佳的绿色发展之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步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年轻干部要谨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发扬实干精神,勇于探索和创新,勇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相信“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做到心中有航向、肩上有责任、脚上有力量,不断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品读“塞罕坝精神”,无私奉献再前行。59年前,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心中怀揣祖国和人民,辞别家人来到这里,用“此心安处是吾家”的心境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用无私奉献的汗水浇灌生命之树,日复一日终将沙海变林海,创造了“人间奇迹”。年轻干部要明白世间的每一项工作成就的取得,都不是靠吹吹打打、说说笑笑就能获得的,需要我们在岗位上不断地付出。那些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贪图安逸,害怕吃苦,下不了劲,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的干部,必然不会有所作为。立足本职,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3

  塞罕坝处于xx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党忠诚,坚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明确政治方向。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有变革求新的勇气、意识和信心,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反对奢靡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4

  半个世纪的坚守,寒来暑往,塞罕坝人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榜样,用创新做笔,用大地做纸,谱写了一篇世人称赞的绝章。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们党96年艰苦卓越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创新,走过的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今天局面的开拓,着实来之不易。这为塞罕坝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奠定了精神基础。

  奉献是真理。无私奉献是塞罕坝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打造绿色生态”,正是有了这样的觉悟,塞罕坝人才能传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精神,坚决听党指挥,落实中央部署,传承发扬不怕苦、不怕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早出晚归,奔走于荒地之中,穿梭在风沙里,用勤劳的汗水和无数的日夜换来林场满目的“绿色”。不仅为环保生态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塞罕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是灵魂。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天气状况,艰巨的发展任务,塞罕坝人知道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国家发展所必须、应当全民推广发扬的伟大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食粮,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争做“塞罕坝人”是每一个党员的目标与责任。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5

  xx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6

  Xx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范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让“塞罕坝精神”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合格”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为官从政环境。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高度评价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的使命担当。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忠实履行“为首都阻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体现了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必须自觉成为党的旗帜的坚定护旗手,必须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贯穿于工作始终,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融为一体,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导向,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管好,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对民高度负责,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任,组工干部必须用坚强的党性、无畏的担当来诠释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就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向政治生态要发展、向政治生态要未来,走出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组工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要实践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别无他途,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对工作中遇到的说情打招呼说“不”,可能会得罪人,但换来的是良好的政治生态;降低党性原则,遇事做个“顺水人情”,可能个人会得到某些好处会,但会破坏政治生态,会得罪更多的干部群众。作为组工干部,要努力向李林森、王彦生、杜洪英、涂红刚等先进人物学习,对党忠诚、为民负责,选贤任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以科学理念指导工作,以担当精神做好工作,努力为党和国家的xx久安、科学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持之以恒干好本业是塞罕坝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永远珍惜的精神财富。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极强的工作,组工干部必须要把学习新政策、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当作习惯。多研究些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学深悟透组织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文件、新要求,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问教,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少知而述、无知而乱”的尴尬。多研究些业务,少谈一些“套路”,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心,将群众需求牢记于心,将工作程序内化于心,才能在开展工作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塞罕坝人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书写了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传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组工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组织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作为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切忌有等待观望、软弱懈怠的“撞钟”的思想,要牢树一抓到底的“狠劲”和经得起“打磨”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抓落实,向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力。学会用弹好钢琴的工作方法抓落实,统筹兼顾好每项工作,把复杂的事情办好,把困难的事情办成。秉持“来组织部就是来吃苦”的干事创业信念,以“勤奋工作、不骄不躁”的作风踏实工作,才能久久为功,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7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树的生态价值可谓非比寻常,而人的生态贡献倘若积累起来,同样非常可观。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许多去塞罕坝采风和游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这份精神熏染,源自于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激扬于塞罕坝人“一年四季 长 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落脚于塞罕坝人“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的生态深情。塞罕坝人55年的平凡坚守、苦干兴业,换来茫茫荒原变身百万亩森林的惊天巨变,造就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这个奇迹,是愚公精神的现实写照,是艰苦创业的时代缩影,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美丽中国的基石,不仅在于天蓝地绿水秀山清,也在于千千万万颗像塞罕坝人一样的美丽心灵。“同呼吸,共奋斗”,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我们也许不能都成为造林不断、护绿不止的“生态卫士”,却可以成为像塞罕坝人那样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观山水则赋予山水以生命情感,在城市则装点生活以自然情怀,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在远方,心间的生态意识,日常的环保行动,汇集起来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然而不少人想的是:我享有生态,你去讲文明。我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些人却只想自己乘凉后人栽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地方却只盯住金山银山;谁污染谁治理,有的部门却不断掩饰污染回避治理……殊不知,生态环境一旦损毁必是失之长远的“全输”结局。无论是破解过度消费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公地悲剧”,还是减少只讲享用和消费、忽视责任和义务的“搭便车”行为,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和参与。xx今年3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言简意赅,意味深远。

  当年的塞罕坝创业者,几乎人人都能准确说出国家制定的林场建场目标: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过去植树造林,更多出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追求永续发展的生态自觉。从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天中国孜孜探索的,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路,是一场以绿色发展为先导的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谁都不应是例外。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人人呵护绿色、保护生态,力量汇集起来就是“绿色海洋”,时间积累下来就是社会风尚。让生态意识融为公众意识,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每个人心间的美丽愿景,一定能生长为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8

  从卫星云图上看下来,那一弯深深的碧绿,仿佛一只雄鹰翱翔云际,这里就是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是xx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是距首都xx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52年来,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几代人坚守在那里,同土地沙化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筑出万顷林海。他们用伟大的智慧使塞罕坝长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明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坚定信念。要学习他们直面困难、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新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要学习他们善做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工作思维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在奉献中不断进步成长。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9

  塞罕坝处于xx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党忠诚,坚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明确政治方向。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有变革求新的勇气、意识和信心,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反对奢靡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扎根高寒坝上,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荒漠到绿洲,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变成了百万亩充满诗意的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本质的要求,也是对乡村的美好愿景。作为践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初心”为引、“奉献”为行、“生态”为本,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最美色彩。

  “初心”为引,始终牢记乡村振兴历史使命。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荒漠沙地变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华北绿肺”,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成立以后,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积极主动沉下去,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做乡村振兴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奉献”为行,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当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而来,他们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创造了人类奇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是一项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无私奉献的汗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不断攻克新难题,用奋斗雨露浇灌出乡村振兴之“花”。

  “生态”为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持续道路。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底色。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引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农家游、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把更多“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富饶美丽”的塞罕坝呈现在人民面前。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篇11

  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xx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

  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塞罕坝建场xx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

  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

  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拼搏、无私奉献。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精神 塞罕坝 塞罕坝精神的心得 观看塞罕坝精神心得十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塞罕坝精神感悟和体会 发扬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发扬塞罕坝精神心得 塞罕坝精神个人感悟 感悟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和感悟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8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