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体会14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14篇

2023-05-02 14:36: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14篇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1

  我是县水利局下派驻村干部,现任大桥镇沂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20xx年5月下派沂洋村工作已经近一年多的时间。现就一年多来我驻村工作情况,以及自己的一些工作思路和体会作简要汇报。

  沂洋村位于古田翠屏湖东侧,距大桥镇政府4公里,古屏公路穿越境内,距古宁公路2公里。全村总户数530户,总人口2060人,辖两个自然村,有22个村民小组,党员总数53人,属库区移民重点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3309亩,其中耕地面积1336亩,林地面积7597亩,水果面积2800亩(包括油奈面积1800亩,桃、李等水果面积1000亩),水域面积1576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8元,村委会拥有300亩的池塘和一个水果交易市场,村财收入5万元。

  1、安心驻下来。驻村工作得到了县局和家庭的大力支持,使我能安下心来做好驻村工作,每月驻村达20天以上。

  2、用心谋发展。做好规划,聘请县建设局技术人员,由镇村建部协助沂洋村抓好新农村的规划制定。抓好支部班子建设,明确目标任务,清晰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密切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统一思想,步骤形成合力。

  3、诚心交朋友。

  4、真心办实事。一年多来共投入资金98万元,实施村人饮工程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在挂点帮扶单位支持下(共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投资50万元建成规模为供水470吨/日的人饮工程,解决村民生活生产用水难问题。利用库区资金投资28万元新建水泥桥48米后坂桥工程,改善后坂近1000亩果园交通条件。投资18万元完成村道2公里的硬化,改善了自然村的交通条件。投资2万元建设小学篮球场,在县文体局的帮助下,建成了村民休闲活动中心。投资3万元多,进行了家园清洁行动,购置了垃圾桶、运输车等,改善了村容村貌。

  5、细心做工作。村的计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常抓不懈。抓好平安村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法律、法规、组织村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定期、不定期地办好宣传栏。村制定值班制度,两委干部在节假日防汛期间昼夜值班,并组织党员骨干、民兵义务巡逻,确保全村安全,杜绝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评出平安户260户,先进户35户,中心户长22个。我村属于县库区移民村,总移民户450户,人口1838人,登记工作时间长、涉及面广,我村两委指定专人负责,经过调查走访认真完成任务,全村没有一人上访,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搞好防洪防台抢险救灾工作,制定应急预案。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2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3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用党的建设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证,跑出人才赋能“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通过抓村一级书记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月度“支书论坛”+季度观摩调研的形式,开拓“领头雁”发展思维、理顺工作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微党课”、“田间党课”、“小院党课”等多种创新生动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延伸党组织的辐射触角,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重视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注重将发展资源向村一级倾斜,给予返乡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创造事业发展优良环境土壤,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筑巢”。

  “党建+”深耕乡村振兴产业潜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推动农村工作局与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建产业发展领导专班,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找准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形成“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推动从“一业”上发力,在“一品”上深耕。专班重点对村级业态进行分析,对相似业态村进行支部联建,构建“支部+产业圈”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打造“红色+产业”示范点,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整合当地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纪念馆+产业基地+直播基地+创客论坛四位一体小切口创新建设立体式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为闭环示范内容,以点带面有力推广“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巩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助推器”作用。

  “党建+”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跑出乡村善治“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眼基层社会治理,将创新群众社会自治作为党建书记项目全面推广。建设“微信+”村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党支部广泛组织引导当地乡贤、退伍军人、老党员、文明户等群体作为“乡贤小法庭”与“文明积分”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乡贤小法庭”加强基层群众自我解决矛盾纠纷能力,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水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村民“文明积分”自治活动,切实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扮靓家园、绿色生活的同时促进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服务在基层拓展,全面改善提升村情民风,推动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4

  根据组织安排,我现担任羊庄镇杜屯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通过学习、调研和思考,我收获到很多新的知识,心中更为明确了所担当的责任,自身更为树立了扑下身、抓实效、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干好工作的信心。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作以汇报。

  一、为什么选派百名“第一书记”下基层

  通过近期的学习和思考,我市按照中央、省市委的要求部署,在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选派百名“第一书记”下基层,是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目前我收获了什么

  通过近期的学习、调研和思考,我的收获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明白了下基层做什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们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镇街、各村实际,重点抓好基层发展、组织建设、和-谐稳定三个方面的工作。核心任务是帮助村级解发展难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村级班子建设是关键,重点抓好“五有保障”,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促进村内和-谐稳定,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二是感受到了农村是锻炼人才的舞台。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大学毕业后就在市直机关工作,可以说之前没有任何基层经历。通过近期的驻村实践,我认为农村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是历练年轻人品行、磨砺年轻人意志的宝地,是年轻人茁壮成长的重要一课。在这里,我更加清晰理解了真诚对待、服务农民、踏实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学习奋斗的概念。三是认识到了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市委董书记在我市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会上引用了高晓兵部长的一句话:“在改革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决策时需要艰难抉择,一定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原则、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要你做出的决策是为了群众,你做的决策就不会出大问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融入农民朋友,让我感受到了农民更多了几分纯朴、真诚和厚道,是我们共同爱戴和敬佩的。因此,我首先要扑下身、沉下心,转变作风,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把农民朋友作为我的老师,虚心向他们学习,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全心真情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

  三、下一步我应该怎样做

  通过近半月的驻村工作,我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同时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点把好、做好以下环节。

  第一,认真做好摸底调研。紧紧围绕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重点,结合羊庄镇和杜屯村实际,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座谈、召开党员群众代表研讨会、到相关部门吸取采纳好的建议等方式,抓“难点”调研,抓“热点”调研,抓“亮点”调研,充分运用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提炼形成实效性强的调研报告,以典型引路,指导面上工作,为有针对性的做好下步工作打下方向基础。

  第二,探索建立配套制度。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计划出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为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想办法、出主意、指路子的积极性,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固定每月第一周周一下午召开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会,通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二是建立学习研讨制度。在通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后,继续召开研讨会,结合实际,学习相关文件政策,集中讨论近期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三是建立信息联络制度。明确各生产队队长作为本队的信息联络员,负责汇总、沟通、联系具体工作。四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各生产队队长原则上是在召开研讨会时负责将汇总的信息反馈给村两委,如遇到突发性问题应最快速度进行报告;村两委干部应经常性到镇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和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适应度。

  第三,积极争取政策帮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充分摸底调研和共同研讨的基础上,首先将建议和想法向羊庄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积极向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争取政策帮扶,解决村内实际问题,让群众能真正得到实惠。

  第四,牢固树立良好作风。作为组织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下派单位、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会牢记和坚决执行市委董书记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会上对我们的教导,真正做到在村感情真、纪律严、作风实,用实际行动展现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四、结合杜屯村实际当前应做好的重点工作

  第一,抓好村内道路建设工作。杜屯村今年计划完成村内3条主干道、共1.2公里的道路硬化,重点把握好工程招标、质量监督、看管养护等环节,在政策方面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尽早启用“民心之路”。

  第二,抓好草根经济推广发展工作。为下步推广全村发展“基础、广泛、生态、顽强”草根经济,计划近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到相关民营企业学习借鉴经营之道,吸取好的经验。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6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推动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甄选五篇。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7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8

  驻村工作队在帮扶工作中的角色是上联帮扶帮扶单位,下联村民百姓的重要角色,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的任务重,责任大。因为驻村第一书记主抓村上的全盘,而驻村工作队覆盖的是所有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就像是贫困户的中枢神经系统,要把贫困户所有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随时向外界传输。对于帮扶单位来说,驻村工作队是帮扶干部的方向盘,把握着帮扶干部在工作中的方向,也是帮扶单位与贫困户之间的帮扶线,是每一个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连心桥。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9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用党的建设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证,跑出人才赋能“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通过抓村一级书记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月度“支书论坛”+季度观摩调研的形式,开拓“领头雁”发展思维、理顺工作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微党课”、“田间党课”、“小院党课”等多种创新生动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延伸党组织的辐射触角,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重视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注重将发展资源向村一级倾斜,给予返乡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创造事业发展优良环境土壤,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筑巢”。

  “党建+”深耕乡村振兴产业潜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推动农村工作局与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建产业发展领导专班,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找准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形成“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推动从“一业”上发力,在“一品”上深耕。专班重点对村级业态进行分析,对相似业态村进行支部联建,构建“支部+产业圈”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打造“红色+产业”示范点,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整合当地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纪念馆+产业基地+直播基地+创客论坛四位一体小切口创新建设立体式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为闭环示范内容,以点带面有力推广“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巩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助推器”作用。

  “党建+”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跑出乡村善治“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眼基层社会治理,将创新群众社会自治作为党建书记项目全面推广。建设“微信+”村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党支部广泛组织引导当地乡贤、退伍军人、老党员、文明户等群体作为“乡贤小法庭”与“文明积分”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乡贤小法庭”加强基层群众自我解决矛盾纠纷能力,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水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村民“文明积分”自治活动,切实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扮靓家园、绿色生活的同时促进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服务在基层拓展,全面改善提升村情民风,推动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10

  4月xx日下午20xx驻村第一书记在x第一会议室学习了xxx的“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分四个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包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部分,其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任务是:(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第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是:(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坚持党管农村工作;(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是:(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4)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把握实施乡村振兴的总布局,明确总目标,坚持总方针,落实总要求,要深入驻村工作的一线,以“三农”工作为总抓手,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循序渐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第一、以产业振兴为根本保证。只有振兴乡村的产业,才能增加乡村的血液,乡村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振兴,一是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要加快推进品牌化,整体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打造靓丽名片。四是要发展好集体经济,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二、以人才振兴为重要支撑。一是要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二是要加大力度向外引进技术和人才,从经济和情感等方面健全引才机制,并保证起到“引得进,留得住,带一片”的效果。三是要多为基层干部创造外出学习机会,多培养,多锻炼。

  第三、以文化振兴为内在灵魂。乡村振兴应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二是要培育乡贤文化,引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三要树立乡村文明的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第四、以生态振兴为发展基础。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二是要倡导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追求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农村地x基本生活设施。

  第五、以组织振兴为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与主导地位。二要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把年轻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三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四要关爱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充分吸收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回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11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12

  20xx年4月xx日至xx日我参加了xxx委组织部组织的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通过两天的培训,对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深层次的了解,引发了我以下思考: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县、贫困村都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xx提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所以贫困村脱贫后驻村第一书记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作为第一书记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按照xx市委组织部和xx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发的《xx市贫困村脱贫后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任务清单》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应当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一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持续落实精准帮扶措施,三是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六是切实加强重点人口动态监管,七是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八是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九是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十是带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在培训中通过深入学深入学习领会xx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我们省、市和x出台的文件要求,我认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选好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可能把所有的具体事项都承担起来自己干,必须要紧紧团结村“两委”干部,靠村干部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一起奋斗,才能把村子建设的更好。因此必须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全体党员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党员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中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二是要用好政策,选好项目,为村民谋利。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经常会接触市、县、乡的领导,能够了解政府出台的各类帮扶政策。同时,在以往工作中接触的人群也比村“两委”干部和村民更广泛,有更多的渠道获得市场的各类信息。因此,第一书记要善于发掘有价值的各类政策信息,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从中选取合适的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群众受益。

  三是要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确保不出事。令出必行,禁出必止。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紧绷法纪这根弦,坚决杜绝个别人存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等现象。要督促指导村党支部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注重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树立新风正气,营造文明和谐的村庄环境。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1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驻村第一书记体会篇14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推荐访问:体会 第一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的感想和体会 驻村第一书记感悟 驻村第一书记收获与体会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经验 驻村第一书记总结讲话 驻村第一书记笔记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思路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体会和感受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感悟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