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篇

2023-05-07 08: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篇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用党的建设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证,跑出人才赋能“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通过抓村一级书记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月度“支书论坛”+季度观摩调研的形式,开拓“领头雁”发展思维、理顺工作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微党课”、“田间党课”、“小院党课”等多种创新生动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延伸党组织的辐射触角,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重视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注重将发展资源向村一级倾斜,给予返乡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创造事业发展优良环境土壤,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筑巢”。

  “党建+”深耕乡村振兴产业潜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推动农村工作局与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建产业发展领导专班,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找准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形成“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推动从“一业”上发力,在“一品”上深耕。专班重点对村级业态进行分析,对相似业态村进行支部联建,构建“支部+产业圈”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打造“红色+产业”示范点,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整合当地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纪念馆+产业基地+直播基地+创客论坛四位一体小切口创新建设立体式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为闭环示范内容,以点带面有力推广“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巩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助推器”作用。

  “党建+”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跑出乡村善治“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眼基层社会治理,将创新群众社会自治作为党建书记项目全面推广。建设“微信+”村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党支部广泛组织引导当地乡贤、退伍军人、老党员、文明户等群体作为“乡贤小法庭”与“文明积分”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乡贤小法庭”加强基层群众自我解决矛盾纠纷能力,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水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村民“文明积分”自治活动,切实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扮靓家园、绿色生活的同时促进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服务在基层拓展,全面改善提升村情民风,推动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作为身处基层的选派干部,更加应当把将群众冷暖常记在心中、把尽责为民的担子扛在肩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续写人民事业的时代华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选派干部要厚植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一位革命家的理想,更是我们新时代基层干部的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为选派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百姓难题、增进百姓福祉。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之事无小事,只有将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以无私奉献为工作抓手,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肩膀担负民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工作指导,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把乡村振兴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扎实。用自己的“辛苦感”换来群众的“幸福感”,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千磨万击还坚劲”,选派干部要发扬敢战能胜的拼搏精神,做拉动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繁重的工作任务,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担当作为、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以点带面,抓好致富产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当以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不断学习续能力之电,勇于担当弄改革之潮;锐意进取则拓时代之荒;在前进道路上,与时俱进、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争做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选派干部要锤炼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做服务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这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嘱托和要求,培养实干精神,做到勤政务实更是对选派干部的要求,勤政不仅是党的领导之基,更是基层干部的务实之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乡村振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做群众的实干的“老黄牛”,就要安心扎根基层,永葆工作热情,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勤政为民心坦荡。

  清风两袖守清廉,我相信,当每一位选派干部都能像老黄牛一样将“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奋斗姿态投入到工作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必能绘就更新更美的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3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民群众唱主角,才能乘“势”而上,唱红乡村振兴这台“大戏”。

  建强组织“立柱搭台”,以“组织优势”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党把方向、控风险、保落实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在农村落地落实。要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党的组织覆盖触角,聚焦薄弱环节,通过龙头带动、组织联建、党建指导等创新举措,加大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产业链的组建力度;要突出“五个基本”,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标准,突出“领头羊”“火车头”关键少数建设,大力选拔重用政治过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好干部,使乡村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强健起来。

  多方参与“齐唱共鸣”,以“产业优势”拓展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大戏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群策群力,共谋乡村振兴盛景。要充分发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优势,诚邀四方来客,引导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积极盘点盘活现有资源,通过租赁外包、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激活产业发展策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创新党建促脱贫、引领产业发展方式,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组织+企业+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 ,实现群众致富奔康、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干群参与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培育主角“助推高潮”,以“能动优势”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唱好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必须要坚持主角意识,把农民作为主体,让他们参与进来,实现为了农民、依靠农民、成果让农民共享。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决不能把农民与乡村振兴发展隔离开来,在工作中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返乡农民工、致富能手等新型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热潮,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大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切实转变农民务农的思想、提升农民致富的本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催生乡村振兴高潮和良好发展态势。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4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推动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甄选五篇。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6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7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8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民群众唱主角,才能乘“势”而上,唱红乡村振兴这台“大戏”。

  建强组织“立柱搭台”,以“组织优势”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党把方向、控风险、保落实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在农村落地落实。要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党的组织覆盖触角,聚焦薄弱环节,通过龙头带动、组织联建、党建指导等创新举措,加大党组织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产业链的组建力度;要突出“五个基本”,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标准,突出“领头羊”“火车头”关键少数建设,大力选拔重用政治过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好干部,使乡村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强健起来。

  多方参与“齐唱共鸣”,以“产业优势”拓展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大戏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群策群力,共谋乡村振兴盛景。要充分发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优势,诚邀四方来客,引导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积极盘点盘活现有资源,通过租赁外包、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激活产业发展策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创新党建促脱贫、引领产业发展方式,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组织+企业+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 ,实现群众致富奔康、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干群参与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培育主角“助推高潮”,以“能动优势”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唱好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必须要坚持主角意识,把农民作为主体,让他们参与进来,实现为了农民、依靠农民、成果让农民共享。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决不能把农民与乡村振兴发展隔离开来,在工作中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返乡农民工、致富能手等新型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热潮,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大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切实转变农民务农的思想、提升农民致富的本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催生乡村振兴高潮和良好发展态势。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9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

  乡村兴则国家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不仅能促进乡村文化繁荣,而且有利于乡村治理和文明建设。以繁荣文化产业为切入点赋能乡村振兴,必须遵循乡村文化发展规律和原则、明确政策举措和重点领域、拟定工作计划和目标,立足于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拓展与开发,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赋能乡村振兴的光明道路。

  四大原则政策为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了以“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等4个方面政策举措。我们要遵循原则、落实政策、实施举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赋能乡村振兴。

  八大重点领域为繁荣乡村文化产业确立行动指南。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为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着眼“8个重点领域”,写好8篇重点文章,就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中的一、二、三产业体系充分融合,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财富积聚的跨产业、多行业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战略性、生态性、生产性创意设计研发,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融合,推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乡村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和实践,实现文化赋能。

  六大工作目标为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指引前进方向。《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6个规划目标,守护优秀的乡土文化之根,持续发挥其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从乡村文化的基础和特点特色出发,适应乡村人口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就要以乡村文化振兴延续文化自信之根、传承文化自信之脉、铸牢文化自信之魂,从而更好地引导农民群众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村文化凝聚起中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高水平推进乡村文化繁荣,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0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

  乡村兴则国家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不仅能促进乡村文化繁荣,而且有利于乡村治理和文明建设。以繁荣文化产业为切入点赋能乡村振兴,必须遵循乡村文化发展规律和原则、明确政策举措和重点领域、拟定工作计划和目标,立足于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拓展与开发,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赋能乡村振兴的光明道路。

  四大原则政策为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了以“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等4个方面政策举措。我们要遵循原则、落实政策、实施举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赋能乡村振兴。

  八大重点领域为繁荣乡村文化产业确立行动指南。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为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着眼“8个重点领域”,写好8篇重点文章,就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经济中的一、二、三产业体系充分融合,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财富积聚的跨产业、多行业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战略性、生态性、生产性创意设计研发,促进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融合,推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乡村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和实践,实现文化赋能。

  六大工作目标为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指引前进方向。《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6个规划目标,守护优秀的乡土文化之根,持续发挥其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从乡村文化的基础和特点特色出发,适应乡村人口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就要以乡村文化振兴延续文化自信之根、传承文化自信之脉、铸牢文化自信之魂,从而更好地引导农民群众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乡村文化凝聚起中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高水平推进乡村文化繁荣,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象征,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期待。“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已沉淀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作为身处基层的选派干部,更加应当把将群众冷暖常记在心中、把尽责为民的担子扛在肩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续写人民事业的时代华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选派干部要厚植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一位革命家的理想,更是我们新时代基层干部的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为选派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百姓难题、增进百姓福祉。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之事无小事,只有将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以无私奉献为工作抓手,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肩膀担负民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工作指导,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把乡村振兴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扎实。用自己的“辛苦感”换来群众的“幸福感”,做助力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千磨万击还坚劲”,选派干部要发扬敢战能胜的拼搏精神,做拉动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繁重的工作任务,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担当作为、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以点带面,抓好致富产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当以坚定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不断学习续能力之电,勇于担当弄改革之潮;锐意进取则拓时代之荒;在前进道路上,与时俱进、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争做乡村振兴的“拓荒牛”。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选派干部要锤炼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做服务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这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嘱托和要求,培养实干精神,做到勤政务实更是对选派干部的要求,勤政不仅是党的领导之基,更是基层干部的务实之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乡村振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做群众的实干的“老黄牛”,就要安心扎根基层,永葆工作热情,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勤政为民心坦荡。

  清风两袖守清廉,我相信,当每一位选派干部都能像老黄牛一样将“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奋斗姿态投入到工作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必能绘就更新更美的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篇12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推荐访问:全党 之力 心得体会 乡村全面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全面振兴体会 如何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更好发挥作用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推进乡村振兴心得 乡村振兴建设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的体会 参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活动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