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6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篇1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他们将退化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天堂。”
初次听到“塞罕坝”三个字,是在中华好诗词的节目上。
不记得是具体是第几期了,有个自称是塞罕坝“林三代”的参赛选手,从他的自我介绍中,大致了解了他的父辈、祖辈的职业便是在塞罕坝植树造林,他更打算让他的子女成为“林四代”,在场的嘉宾对他及塞罕坝的林业工人都表示出深深敬意。
仅觉得好奇,我在百度搜索了“塞罕坝”,看到的简介大致是这个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的太古圣境,“山川秀美、林壑幽深”,随着开围放垦到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退化为荒漠,又由塞罕坝的林业工人复植重新变回“千里松林”,当时只关注结果,并未深入去想他们是怎样让荒漠便森林的,直到后来坐在会议室学习“塞罕坝”精神。
放弃高考上山的“六女”,一部电话、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相伴生活在“望海楼”的夫妻,“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在听到塞罕坝这些感人事迹的时候,才真正受到震撼。从最初的369个人,影响到三代人,在无垠荒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锨一镐、一坑一苗,几经失败,终于建成了百万亩的人工林海,55年持之以恒的忠诚,诠释了“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新一代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指示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从“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再至今日“苍翠连绵、繁花无尽”,沧海桑田间,寒来暑往躬耕不息,莽莽荒漠终成郁郁林海,那份平凡深沉的坚守,可歌可颂!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篇2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树的生态价值可谓非比寻常,而人的生态贡献倘若积累起来,同样非常可观。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许多去塞罕坝采风和游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这份精神熏染,源自于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激扬于塞罕坝人“一年四季 长 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落脚于塞罕坝人“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的生态深情。塞罕坝人55年的平凡坚守、苦干兴业,换来茫茫荒原变身百万亩森林的惊天巨变,造就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这个奇迹,是愚公精神的现实写照,是艰苦创业的时代缩影,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美丽中国的基石,不仅在于天蓝地绿水秀山清,也在于千千万万颗像塞罕坝人一样的美丽心灵。“同呼吸,共奋斗”,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我们也许不能都成为造林不断、护绿不止的“生态卫士”,却可以成为像塞罕坝人那样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观山水则赋予山水以生命情感,在城市则装点生活以自然情怀,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在远方,心间的生态意识,日常的环保行动,汇集起来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然而不少人想的是:我享有生态,你去讲文明。我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些人却只想自己乘凉后人栽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地方却只盯住金山银山;谁污染谁治理,有的部门却不断掩饰污染回避治理……殊不知,生态环境一旦损毁必是失之长远的“全输”结局。无论是破解过度消费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公地悲剧”,还是减少只讲享用和消费、忽视责任和义务的“搭便车”行为,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和参与。xx今年3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言简意赅,意味深远。
当年的塞罕坝创业者,几乎人人都能准确说出国家制定的林场建场目标: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过去植树造林,更多出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追求永续发展的生态自觉。从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天中国孜孜探索的,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路,是一场以绿色发展为先导的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谁都不应是例外。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人人呵护绿色、保护生态,力量汇集起来就是“绿色海洋”,时间积累下来就是社会风尚。让生态意识融为公众意识,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每个人心间的美丽愿景,一定能生长为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篇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扎根高寒坝上,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荒漠到绿洲,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变成了百万亩充满诗意的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本质的要求,也是对乡村的美好愿景。作为践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初心”为引、“奉献”为行、“生态”为本,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最美色彩。
“初心”为引,始终牢记乡村振兴历史使命。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荒漠沙地变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华北绿肺”,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成立以后,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积极主动沉下去,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做乡村振兴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奉献”为行,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当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而来,他们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创造了人类奇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是一项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无私奉献的汗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不断攻克新难题,用奋斗雨露浇灌出乡村振兴之“花”。
“生态”为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持续道路。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底色。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引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农家游、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把更多“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富饶美丽”的塞罕坝呈现在人民面前。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篇4
第一次听说塞罕坝,是从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中,讲述了60年代,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为了“绿水青山”的梦想,扎根塞罕坝,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其实,当时真实的情况比影片更艰苦,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铸就了感人的“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艰苦创业的恒心。
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40度,每年的平均气温为1.3度,除了夏天的温度稍微暖和一点,其他三季都颇为寒冷。1962年,来自18个省(市)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来到塞罕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他们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睡窝棚、钻地窨子,依旧乐观积极,他们将青春一并播种在塞罕坝的沙漠里,用汗水浇灌内心的信仰,本着一颗无畏的恒心,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在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甘于奉献的爱心。
塞罕坝的建设者们明明可以选择更加优越的工作,可他们却选择扎根荒漠,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清贫的岗位上和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加强修养,经受考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为塞罕坝建设无私奉献的这颗仁爱之心,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建设者,前赴后继地将根扎在这里。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绿色发展的决心。
今天的塞罕坝,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是55年来塞罕坝建设者用始终不变的绿色发展的决心换来的,一代又一代,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依然艰巨,绿色发展的决心不能变!
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下午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篇5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xx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52载,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上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中国梦,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追求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塞罕坝人追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也许会有困难,会有坎坷,甚至会有牺牲,但是追梦的精神永存。55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接力不止。从塞罕坝人艰苦奋斗、追梦不止的感人事迹,我们应该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现在,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努力适应各种环境,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不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勤奋肯干。只有刻苦勤奋,只有拼搏进取,才会创造出奇迹。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动力。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有忘我的献身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科学求实,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只有坚持做下去,一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篇6
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工作其实是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渠道好途径,想要工作专精,必须多做工作,多思考多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专业知识都算是比较精通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个比喻比较恰当,当学生有不解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第一时间给予解答,这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而终身学习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帮助教师在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总结出教育的本质,以发展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
说真话,办实事,是工作的底线。我们化学是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相对正确的知识(暂时没有绝对正确的,参照体系的变化也会导致论证过程和结果不同),也要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而且马上就能实践的行为(实验、动作模拟)来描述,绝不能因为自身知识的上限问题,而给学生模糊的不可靠的知识,绝不能因为自身的一时好恶,而对某一些实验现象或者学生行为轻易下结论。终身学习,就是要在自身的教育理念中,逐渐将高级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特点,生发出来,其实这种观念或者理念是非常难“学”或者说“模仿”到的,因为教育是艺术,虽然现在教育世俗化了,但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和教育者紧密相关的,如果教育者本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很大的变化,即使学习或者模仿了先进的教育方法或者理念,也很可能是徒有其表而难学到实质,所以要终身学习,持续读书,将自己原有的固有的思维持续更新,与时俱进,在如何教好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学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使学生学得开心快乐,是我们终生的一项硬任务。
最实的事就是课堂。如果我上课,有学生不听或者很难听进去,尤其是学习中等的学生听不下去,那么一定是我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而不是学生不愿意学,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特别想学好的,然而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的研究,表明了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不同的。在2014年的时候,我就开始了xx中考化学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至今为止,已有原创文章五十余篇,每一篇都和教学有密切关系,学生在这上面阅读文章进行预习,有些学生开始看不懂,一上课就听懂了,还有些学生暂时不想学,但是过一段时间又想学了,而再想学的时候,老师已经不讲了,进度都过去了。现在有了xx中考化学这个平台,如果学生再想学,就有地方自学,不必花许多的时间去找。但是如何发展学生的内驱力,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课程,能够通过项目实践,来帮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也许会更好,这也是我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坚持科技引导、勤于钻研、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取得了多项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自我超越。还是要做实事。做事,必须本着创业的精神来做,把事情当项目,把项目当生命来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新的战场上开辟出自己的天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多的“奇迹”,都是源于人定胜天的信念,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源于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研究。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学校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工作硕果累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勤奋进取,以真实而刻苦的奋斗,让学生们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精神 塞罕坝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 观看塞罕坝精神心得十篇 塞罕坝精神8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8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5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2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4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