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三篇,供大家参考。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三篇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兴奋已,同学们边看边讨论,纷纷表示:“太空真是太神奇,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真是与众同。
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学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样难得的“天宫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课堂上,通过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目光、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们可以看到,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
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用载人航天飞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此次活动仅向同学们传递航天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而且让同学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少智,则国智,少富,则国富,少强,则国强。”我们期盼着这一颗颗梦的种子早日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州十三号成功于中国空间站对接。三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宇宙度过长达六个月的太空生活,于_月_日进行了第二次天宫教学,三位宇航员带领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看了这些实验之后我颇有感受。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水球实验,宇航员王亚平用生动的语言和风趣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太空的神奇魔力。不过,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强大,我们从只能与他人合作,站在他人的脚下;
到了今天的飞天,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不需要沉浮在他人的脚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可以自主研发,我们可以努力的突破自我,我们是骄傲的华夏,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这次课堂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地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摇篮中,我们要向深远的宇宙进发,探索无穷的奥秘。现如今,地球变得越来越虚弱,地震,海啸,强降雨,频频发生。灾难时时降临,宇宙很远,如果我们找不到另一个家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不乱扔垃圾,节约水源做起。
在这次课堂中,我也领悟到了许多。航天员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放弃了与自己家人过年的机会,而是将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中国的航空事业中。即便知道自己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还是怀着坚定的决心去了。即便知道他们可能在落地时,会经历长达数年的康复训练,但他们还是去了,他们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中国最美逆行者的精神吗?迎难而上,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瑰宝。所以今后我也要向叔叔阿姨们学习,学习他们优良的品德。学习他们这种不惧艰险的精神。
这一次我在空中课堂学到了很多,有责任。有力量,有科学,有文化,这些都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东西,我永远不会忘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
推荐访问:观后感 天宫 心得体会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及心得体会三篇 人间课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