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范本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范本

2023-12-10 08:3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范本(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范本(2022年)

  篇1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摘要]传统的以GDP增长论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如今中国的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利用,这才是经济发展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而其中包含两个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单位产品的资源耗费数量;二是资源的配置效率,即通过分配资源到到不同领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关键词]经济发展;效率配置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社会经济活动商品和劳务在量上的增加,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变化,简单来说这些结构变化可以归纳为:

  ①传统判断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产业结构指标,即作为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高低,和它紧密相关的便是就业结构,每一个产业所吸纳就业人口的比例,就业结构的分布情况更加体现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结构变化。

  ②产品质量结构变化,具体而言,产品是劳动密集型,资本或则技术密集型等,产品的附加值变化结构等等。

  ③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常见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收入中多少比例由于了生活必须开支。

  因此,传统的以GDP增长论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如今中国的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利用,这才是经济发展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而其中包含两个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单位产品的资源耗费数量;二是资源的配置效率,即通过分配资源到到不同领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首先,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构成总需求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以及货币当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贡献率在下降,而反观以前不足的消费需求在如今的中国扮演者越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调整和优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的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拉动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出口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自身的产业换代升级来打开国外市场,而非一味的通过产品的价格优势,因为目前的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所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才是唯一的出路。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以工业及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在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业的发展方式仍比较落后。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农业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重要,目前国家对于农业的税负已经完全减免,所以未来农业的发展仍然落脚于科技,只有农业设备的改善,务农人员的科技素养提高,这样我国的农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强有力,市场的竞争秩序不够规范,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缓慢,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及现代服务发展仍不够充分,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因此,必须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服务业,同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然后,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人口户籍制度分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通过中国的区域分布情况分为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在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梯度推进战略的影响和城乡体质二元结构的积弊,城乡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设备,教育水平都远远好于中国的农村发展,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的各种建设者,而其中大部分均来自中国的农村,可以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稳定环境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一个平衡关系,比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医保问题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均长期存在,但在原来追求经济增长量的时期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但是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走到了严峻的十字路口,所以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最大的问题是面对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地区有必要以破坏环境,利用耕地等为代价另外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定要必要产业重复的情况,应该联系区域实际,定位自己的优势产业。因此,必须以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后,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师决定经济发展中供给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是改善供给结构及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条件。在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的改善进展缓慢。因此,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及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增强转变,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经济效率的提高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综上,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各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恰当性和适时性,离不开对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式的准确把握。因此,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构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建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简新华、叶林,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趋势[J]经济学家2011(1)

  [2]史晋川,论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一理论、历史、现实[4]浙江社会科学2010(4)

  篇2

  浅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其所体现的节能、高效、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备受关注,将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理念。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新时期背景之下,特别是两会闭幕之后,探索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然后就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必要性;可行性;挑战;建议

  一、导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完善制度、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其次是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共同前进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第一热点: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确定为政协一号提案。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两会有代表提案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低碳经济促进法》(草案)的议案。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为全球各国各地区所关注。低碳经济顺应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背景,使得低碳型绿色GDP经济发展模式也呼之欲出。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正在为全社会所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在新时期下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主流趋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因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更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经济呼之欲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唯一能采取的最科学的措施,低碳经济也必将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自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2007年6月,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了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等等,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为发展低碳经济做相应积极的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选择,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的大量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再加上我国自身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峻、能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粗放型、资源消费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节约能源型转变,走低碳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基本已形成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但每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上升。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的碳排放形势和能源利用低效已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能源和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新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我国率先在危机中稳住阵脚,再加上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制约经济增长,而更将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全球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甜头,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低碳经济是未来发展的稀缺机会

  从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考虑,借鉴、吸收、消化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高碳式发展方式的制约,如果我们继续走高碳工业化的道路,必将极大地依赖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而按照以往经验,这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使用期限也长,极易在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设施层面上形成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最终我们只能成为发达国家转移高碳产业的基地,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再次滞后。所以低碳经济对我国而言不仅仅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要全力地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碳消耗逐步降低,使我国的产业与技术能在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与我国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要求相适应,促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条件

  自《京都议定书》的推出开始,全世界各国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已逐步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战略。哥本哈根会议最后也达成一定成效,世界各国都为自己确立了相应的减排目标,并且发达国家也承诺到2020年前,每年都将提供一定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或影响最深的国家。外部条件已明显充足,加上我国目前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提高,发达国家极大可能加强与我国的合作,一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将对我国的低碳之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条件

  首先,大陆具备迎接低碳经济发展的实力。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温家宝所作报告称中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万亿人民币。根据汇通网今年最新的世界GDP总量排名中国位居世界第三。大陆近年来一直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虽然受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其次,我国已把低碳经济作为一重要的发展新目标,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多数城市也显现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并提出相应政策,大力宣传,加大投资等等。首先以节能减排政策入手,兼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我国已投资一定人力加大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不久便会有适合我国的政策出台,再加上我国政府强制性、导向性的显著作用,有相当大的成功率带领我国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各行业龙头企业也带头做出表率,筹资投资提高科学技术,向低碳环保节能发展。我国的转向型经济政策已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较高的能源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并且大幅减小各地区污染程度,保护当地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创新,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内部的条件也已达到相当充足的程度,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不容错失的机会。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相关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一)我国经济建设能源需求量大和资源总量及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即刻停止,能源的需求和消费持续增长。从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的高碳消费特征,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倾向。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上述的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是不可忽视的,而要在低碳要求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得经济建设能源需求量大和资源总量及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我国经济的高碳倾向。资料显示,我国近三十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5%,远低于GDP增速,而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高达约70%。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难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制约我国转向低碳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因素。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差甚远。这样必将要求我国投入更大的巨额资金提高科技水平,这也就将加重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五、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具体实践中,积极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强度评价,并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等保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全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大力投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

  对于我国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在短期内我国能源结构不大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仅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碳排放量才是最科学最可行的措施。首先,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组织开展有关低碳经济主要技术的科技攻关,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其次,结合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进程,鼓励各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更新和低碳能源的生产,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此外,应加强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增加低碳技术的国际化与再创新,从而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国民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三)增加合理的财政支出,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国家在财政支出预算应该多考虑对低碳经济的投入,此外,还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收支科目中增设环境保护类级科目,安排相应的环保支出预算,保证资金来源,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应具体分列相关项目,明确资金分配。加大对节能减排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等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低碳高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快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以实现农业的高效低碳化,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支持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实现低碳化生活。

  (四)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加以公共采购引导低碳发展

  建立环保税收制度,完善资源税制度,在财税上给予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支持。首先,制定相关产业的各项详细政策,健全奖罚制度,强化财税政策的激励和制约作用。其次,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开发低碳新技术,降低税率,提供财税补贴,鼓励其增加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协作。最后,在国际竞争中合理运动关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环境、资源,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在公共采购方面,努力完善政府采购的立法和实施机制,以法律条文约束,并且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等,并扩大对绿色产品的采购范围,给予公众信心和方向,从而引导低碳发展。

  (五)全力布局公众宣传,提高社会效益

  使低碳经济公众化,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最关键步骤。只有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如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书籍杂志和广播等媒体,深化民众心中的低碳观念,使民众更深刻地认识理解低碳经济在生活各方面的体现,提高全社会的环保、节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逐步达到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社会效益。有专家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中国有望将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15%以上。

  (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引导低碳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世界层面上倡导早日达成低碳发展的共识,制定出相对适宜的国际制度,共享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意义上保护地球。另一方面,在区域层面上倡导几国、几地区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在世界层面上有制度保证的前提,在区域层面上制定相关的更具体更明确的发展战略,提高整体效率,将更深层次地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参与全世界的低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了解学习新技术,尽快缩小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并努力争取共同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以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正确合理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涵.低碳经济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视角,2009(3):45.

  [2]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孙佑海,丁敏.依法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J].世界环境,2008(2).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30-145.

  [5]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50(12):1-7.

  [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一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9-50.

  [7]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l8(3):1-7.

  [8]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9.

  [9]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3-27.

  [10]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范本 中国经济发展 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范本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