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公文材料写作入门之道(2)——万丈高楼平地起,供大家参考。
公文材料写作入门之道(2)——万丈高楼平地起
同学们参加公文材料写作学习课程,大多是因为在公文材料写作方面尚未入门,或是刚刚调任公文写作工作岗位,迫于岗位职责压力,想快点啃下公文材料写作这块“硬骨头”。不少同学就病急乱投医,参加学习公文写作课程,只想听关于写作方法技巧的实战课,对有关公文写作理论的“务虚”课提不起兴趣。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做法却不可取。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写作水平的提升就会缺乏充足的后劲,所学的实用技巧也难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在课上所讲的方法都能理解,却在写作实践中运用不好。公文写作是一门实践课,参加公文写作学习是以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公文材料为目的,听懂或是记下知识要点,都只是基础工作并非最终目的。这也是成人学习跟学生读书的区别。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不一种完整的生命,用普通话来说,如果它没有得到“组织”,不成“系统”。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的生长不借消化而借堆砌,不能把异体变为己体,这就是说,不能把从外面吸收来的知识纳进原有的系统里去,新来的与原有的结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在你心里完全和我心里一样,没有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生命,原因在没有经过自己的组织和创造。
我曾在上课时谈到,老师的写作方法是怎么产生的呢?是老师在自己的长期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心得体会(即写作方法)与老师所涵养的写作理论、写作经验是紧密联系且相匹配的。你想直接拿来就用,缺少了相应的基本功,所学方法就与你的现有的写作理论和写作经验不匹配,自然运用效果不佳。
基本功就好比是电脑的硬件部分,而具体的写作方法技巧好比电脑的软件,即操作系统。我们都知道软件对硬件是有最低要求,如果电脑的硬件配置太差的话,操作系统纵然有再多功用,能解决再多问题,也只是空摆设。电脑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好理解,到了学习公文写作中很多同学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儿”了。
公文材料写作基本功没有严格的定义和范围。这里暂且将去除写作方法技巧之外的其他核心要素定义为公文材料写作的基本功。
写作理论要懂。公文写作理论主要是指关于公文材料写作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也就是关于公文的由来、功能作用及写作要求等方面内容。如果说,公文写作方法技巧主要解决了“怎么办”这个问题,那么公文写作理论就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由此可知,“只学方法、不学理论”的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想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写作理论是一个不可绕也绕不过的关口——要懂。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要懂”而不是“要记”。学习写作理论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理解明白。
怎样才算“理解明白”了呢?
比如:公文写作行文中一项基本要求:重点突出。如果在写作过程中你仅仅知道要做到重点突出,但在行文中仍旧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还是停留在记忆阶段;
如果在行文过程中你懂得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枝蔓去除掉,围绕与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多用笔墨,就达到了“理解明白”。
公文写作不算得一门学科,写作理论知识不像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一样成系统。所谓的“公文写作理论”不过是历史上一些从事公文写作人员心得体会的总结归纳。因此,要学习公文写作理论最好挑选一些写作高手编著的写作教程,不要挑选选编教材,甚至是一些所谓的范文选编,多半是滥竽充数。建议多选几本不同作者的写作教程来读,这样可以避免某位作者写作知识单一的问题。
学习公文写作理论,不仅仅要学写作教程,同时还要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公文处理条例不仅仅是对公文文种的规范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公文写作规律。其中还包含了各种常用公文的格式要求、写作要求及功能定位,这些都是我们起草公文的基本范式。有的同学问我:如何在一个请示件中请求需要明确的两件事情。其实,看过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同学都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明确要求:请示件是“一事一报”。
上级精神要学。身为机关干部,上级的指示精神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中央的指示要传达学习,地方的精神要贯彻落实。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所从事的任何工作任务都是为了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指示精神。作为反映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的公文材料理所当然地要深入、准确、全面地体现上级的指示精神。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了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对于撰写公文材料的重要意义了。领导的政研文章、讲话稿、授课稿本质上就是对上级指示精神的分析解读以及结合本地区(部门)提出贯彻落实措施;
经验材料、汇报提纲、总结报告以及信息稿等其本质上就是反映本地区(部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具体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还有调研报告其本质上就是反映调研对象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及可采取的行动措施。
总归一句话,上级指示精神决定了工作任务的方向,而落实工作任务就是我们撰写公文材料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起草公文材料写作不学习上级指示精神是不行的。有的同学在撰写某领域公文材料时缺乏思路和观点,我都会建议其先将这方面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法规制度文件找出来,认真细致读一读,读完了这些,公文的框架结构基本上就明确了。
身处党委政府机关自然不缺少接触和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的时机,然而,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学习几乎完全是被动的,听听内容、记记笔记、写写体会就算学习了。同样一件事情主动作为和被动为之,效果可谓是天地之别。当代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经说过,他求学的时期,正赶上“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那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运动,人人学,天天学,你不得不学。然而,梁衡在接触毛泽东的文章时,却被毛文章中的新鲜词汇所吸引,就主动找来《毛泽东选集》通读。别人学《毛选》是迫于政治压力,而梁衡却是主动学习,他从中领略到了毛文章的文采,为后来撰写政治散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上级指示精神,不仅要从开展工作的角度学习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指示要求,更要善于从起草公文者的角度分析研究如何将观点可以用于公文写作中。这是很重要的写作者思维。
实际情况要明。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指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前面已经说过,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是我们撰写公文材料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说上级指示精神为公文材料明确了观点结构的话,那么,“实际情况”就为我们起草公文材料提供了基本素材。从一定意义上讲,所有类型的公文材料本质上都是由“观点”+“素材”两部分内容组成,只是某些类型的公文材料体现得较为明显,比如:政研文章、讲话稿等;
另一些则是隐性的,比如:汇报提纲、经验材料等。
有些同学对掌握“实际情况”这项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公文材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起草者的文字表达技巧。应当说这种想法是相对片面的。无论撰写哪种类型的公文材料,了解掌握“实际情况”都是必须要完后的基础性工作。汇报材料及经验材料其主要内容就是以反映“实际情况”为主的;
调研报告中的“基本情况”部分也就是“实际情况”;
领导常用的讲话材料、授课稿都需要讲评当前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下步工作要求;
即便是撰写理论性最强的政研文章也需要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有些同学会从网上荡来一些材料拼凑政研文章,最终出手的成稿不仅拼凑痕迹明显,而且没有“实际情况”作为文章的统一内核,文章也会“形散神亦散”。
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最好的途径就是亲身体验和感受。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起草有关自己本职工作或者本单位(部门)的公文材料会比较顺手,而撰写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公文材料则会感到棘手。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员请求帮忙修改文稿,一般情况下都会被我拒绝,我可以指导学员修改文稿,却不能直接替他们修改文稿。一方面这种替代修改的方式,不利于学员写作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不了解公文中所涉及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自然也不能修改好公文。
当然,限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我们也很难去亲身体验公文材料中所有的工作任务。那就退而求其次,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去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对各部门上报的文字素材认真核准校对,最大限度地了解真实情况,使我们所撰写公文材料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用。
推荐访问:万丈高楼平地起 之道 公文 公文材料写作入门之道(2)——万丈高楼平地起 公文材料写作入门之道(2)——万丈高楼平地起 公文写作宝典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