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好这五步,炼就审稿“火眼金睛”【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走好这五步,炼就审稿的“火眼金睛”
材料写得多了,时常会接到一些其他部门的审稿需求,比如说让我帮他们审审稿子、调调格式,给我一篇初稿由我来修改完善等。所以,如何审好稿子是摆在我面前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而有的时候,把稿子审好比自己写还难。
这篇文章,我将重点讲下审稿的方法论,探讨下把一篇稿子审好审到位要把好哪些关。首先,审稿的逻辑应该是由表及里、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审该不该发。
这是首要的一步,但往往可能会被我们忽略。当拿到一篇稿子时,第一步要做的不是马上改稿子,而要弄清楚有没有必要发、该不该发,这是核心的两个问题,认真检查有没有存在文件滥发、升格发文、意图不清楚、文种混用错用(如请示报告混淆)等问题。如果存在上述问题,二话不说,先打回去重做,内容都不用细看。
第二步,审行文框架。
如果第一步过关了,就要看材料的主体框架了。根据材料的性质,来决定框架,如会议纪要,往往是会议概况介绍(何时何地何人召集开会,就什么议题研究讨论,有哪些部门参会等),然后是会议指出或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要求、会议原则同意等;
又如汇报,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介绍、工作开展情况(具体举措)、存在问题、下步思路及建议等;
再如方案,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步骤、职责分工、工作要求等。总而言之,“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框架不对路或者缺斤少两都是不行的,就像盖房子,地基和框架是这房子盖不盖得成的关键。所以,审稿子的时候,要搞清楚材料的类型或文种,然后花大力气琢磨相应的行文框架对不对、结构好不好以及可不可以更好。
第三步,审文字表述。
这一步也是比较见功底的,没有大量的文字训练很难做好。怎样把意思表达得足够精准,怎样让材料不拖泥带水又恰当好处,怎样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怎样做到“短平快”,怎样说新话、说接地气的话、说管用的话,等等,这些都是值得不断研究的。在这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审稿的时候,如果时间充分的话,要反复地看,有时甚至可以读出来,这样可能更容易把握到底语句通不通顺、条理清不清楚。车轱辘话不要,相近的内容放在一块说,无关痛痒没有实际支撑的内容不要,花里胡哨、词藻堆砌的也不要。审文字表述是最见功力的,需要不断精进。
第四步,审格式规范。
面对一般的、要求不那么高的材料,我们可能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格式不规范。其他部门送过来的初稿,有的有七八种字体,有的字号大大小小各异,有的不知道从哪里复制粘贴过来的自带了格式,有的页边距、行间距都是不对的,等等,问题不一而足。这个时候,真想给退回去。关于格式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2012年版)》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按图索骥”就行,我也就不再赘述。刚开始可能有点手生,要对照着看,但审的次数多了,就会“了然于胸”了。
第五步,审错字漏字。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可能因为粗心而犯的错误,其他的疏漏有时领导不一定能看出来,但错别字一抓一个准,包括漏字,基本都会被指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审稿不能跳跃式阅读,而要逐字逐句地看,除了看有没有错字漏字,还要看落款单位和时间对不对、页码有没有插入、数据前后矛不矛盾等,附件的内容也要认真审核。用细心和耐心,交出一份上乘的材料。
做到这五步,稿子基本可以过关了。
最后,小结一下我的审稿“五步法”:
①审该不该发;
②审行文框架;
③审文字表述;
④审格式规范;
⑤审错字漏字。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