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以自己方式作文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人的一生,说白了就是怎样走好属于自己的路。要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来走,走自己的路,让被人说去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自己的方式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自己的方式作文1
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也停不下来的大城市中的人,必定有他自己的放松的方式。而我的放松方式就是从百忙中抓住那一缕稍纵即逝的美好,细细品味……
曾经有次我因将时间表弄错,在补课老师家所在的小区耽搁了一些时候。我索性找了个长木凳坐下来写会儿作业,心里抱怨着自己为什么每天那么忙,却还是进不了年级前五十名。此时气候还算暖和,阳光落在长凳上,像是给朴质无华的老凳镀上了一层金漆。手不由自主地伸上前去,感受到了阳光带来的温暖。我将围巾解开,耳机摘下,带着泥土、花草、树木气味的风立刻钻入了我的鼻腔,环绕在我的周身。
稍远处有个小女孩儿,正将手中的面包掰了一些屑儿撒入湖中,吸引了许多小鱼。那经久不能平息的涟漪,似是要把我带入装满回忆的沙漏。是了,我也做过这事……但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记忆的浪潮还没来得及将我淹没,一只麻雀从天而降般落了下来,毫无“先来后到”的概念,强势地霸占了一部分长凳。我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有一些饼干,竟失声说道:“你等等啊!”反而将它吓跑,飞过湖面,寻找同伴去了。
太阳逐渐落山了,一条鱼儿仿佛故意般翻了个跟头,将眼神定格在湖面的我惊醒。我才发现前不久还在我这儿的阳光此时已转到离我很远的、同样坐在湖边长凳上的一对老伴儿身上。余晖照在他们的根根银发上,显得熠熠生辉。夫妻间无话,只是紧握住对方的手,共同欣赏着眼前的景色。这种沉默是基于心有灵犀的感情基础上的吧,此时无声胜有声。
时间不早了,我围上围巾,背上书包。虽然太阳落山了,但我知道她还会在明天冉冉升起。想到这里,我对于进不了年级前五十的事,也释然了。那是因为别人兜里的真才实学比我多,我也要更加努力。因为每一个优秀的人,其实都是以无人能及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无人问津的寂寞时光。而今天这种短暂的休息,恰好是我需要的,因为我及时调整了心态。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人体老化和氧气的关系。98%的氧气被人体正常利用,而2%的氧气得到电子成为超氧自由基,加快人体细胞死亡。其实这2%的氧气即是我们对比我们优秀的人的羡慕和嫉妒。
抓住时机,及时调整,找到努力目标,继续前进;一边前进,一边自省,这才是我自己放松的方式。但是放松不只是为了释放压力,而是为了之后更努力地前进!
以自己的方式作文2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东方女性,聪慧,贤惠,为家庭,为丈夫,为女儿甘愿奉献一切,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家庭建设上。可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从小我就不愿意盲目顺从父母的主张,我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我总是希望走自己的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更多时候,我和父母是平等的,我希望他们能够尊重我。虽然为此我和母亲经常闹矛盾,但是她以母爱的宽容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苛刻”要求。或许我并不能做到传统的孝道,但是我用自己的方式爱这我的母亲。
我想对父母来说孩子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能够独立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虽然一时上按照父母意愿生活能够让他们开心,但是假如自己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那么长久下去,他们还是会为我难过。所以即使经常会令妈妈头疼,我还是要走自己的路。或许开头是痛苦的,可是当我成功的时候,妈妈比任何人都兴奋,她知道自己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什么家务事都难不倒她,做菜更是一级。可惜我这个女儿却没有遗传到一点这方面基因。小时候。我也曾经努力学习过各种女红,比如什么针织,绣花,缝纫等等,我保证我每次都很专心得学习,可结果每次都要妈妈来帮我收拾惨剧。在无数次得失败之后,妈妈终于放弃培养我继续她衣钵的愿望。
我是多么希望能亲手为妈妈织一件毛衣,可是我连抹布都织不出来;我多么希望能为妈妈的衬衣上绣一朵漂亮的兰花,可惜我只会弄破自己手指;我多么希望能为妈妈缝纫一条裙子,可惜最后裙子还是成了抹布;我多么希望能亲自下厨,给妈妈做一顿美味佳肴,可惜我连粥都不会煮。我是一个笨手笨脚的女儿,我不能想其他能干的女儿帮助母亲做家务,分担母亲的辛劳。幸好我有自己的办法来弥补,我会为妈妈做洗面奶,护手霜,面霜,希望能岁月不要夺去她的漂亮,希望辛劳不要使她的手干裂。或许我做的没有那些名牌好,但是我的心意妈妈感受到了,我的努力妈妈了解了。握着妈妈不再粗糙的手,想着妈妈为我的付出,感觉自己做的太少。
虽然妈妈不会看到这篇文章,可是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妈妈,虽然我不会表达,但是我的爱妈妈能感受,虽然我能为妈妈做的事情很少,但是每一件都是真心的。
以自己的方式作文3
我有一把木吉他。
每次一时兴起,手指便娴熟地搭上了琴弦,记忆中一段段悠扬的旋律拼凑成一部完整的乐章——我总爱用旋律记录属于我的回忆。
春日,含苞待放的花朵在等待被欣赏,嫩绿的新芽在等待春雨的浇灌,万物在等待被春雷唤醒的一刹,我的吉他,也正等待着被弹拨。手指轻轻叩击光滑的琴板,伴随着雨滴拍打屋檐的声音一齐落下,似是在打着天然的节拍。指尖轻压在琴弦上,那若有若无的泛音似蜻蜓点水,在湖面泛起了涟漪。雨正敲击着窗棂,如同珍珠滴落玉盘,又如同一个个清晰的鼓点。我按下琴弦,顺势一滑,几个音节一同响起又一同消散,似是忽地将万物都唤醒了似的,只是音量并不太大,要侧耳细听才能察觉。于是,我渐渐放轻力度,欣赏属于自然的合唱。
夏日,似火的骄阳更是激发了我弹琴的兴致。无需温婉的前奏引入,开头便是重重的一个扫弦,五根琴弦发出整齐的一个音节,如同一杯烈酒被一口闷下般畅快。时轻时重的音节错落有致,旋律间洋溢着骄阳般的激情,我甚至已顾不得节拍,陶醉于品味酒中的醇香与浓烈,不间断的琴声刺激着大脑,盖过了蝉鸣,摇滚的魅力在激情四射的夏日尽情地滋长、绽放了。
秋日,落叶纷纷飘零,乐声从细细的琴弦下飘出,似是夹杂了一丝惆怅与哀伤。一言难尽的愁意啊!我望着远处散落了一地的落叶和光秃秃的树干,手上练着刚学会的击钩弦,短暂的音节变化转瞬即逝,却令人回味无穷,似是每拨动一下,就有一连秋风刮个清凉的树梢。那欲说还休的愁意,全蕴藏在那一个小小的击钩弦中了。
冬日,我喜欢坐在暖炉边弹唱。轻快的音节还未完全散播便被切断,短暂的停顿后又是另一个轻轻的音节,仅是一把吉他却产生了乐队般的效果,既温馨又携来一丝暖意。一组琶音伴随着翩翩飞雪的落下,与屋顶、地面、晾衣杆无声的碰撞声好似惊鹿踏雪,需细耳聆听才能领会它的韵味;而那飞雪又是那样地美,那样地白,令人心生怜爱,不忍看它随着与地面的接触而消融……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了。
时间在乐章的起落间流逝,我仍是带着那把有些陈旧的吉他。我爱那琴声与自然完美流畅的结合,爱那一气呵成的节拍曲调,爱那挑动心弦的一个个瞬间和眼前的一默默景象。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有我的方式,与我最亲爱的挚友——吉他,一同记录岁月中的精彩。
以自己的方式作文4
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也停不下来的大城市中的人,必定有他自己的放松的方式。而我的放松方式就是从百忙中抓住那一缕稍纵即逝的美好,细细品味……
曾经有次我因将时间表弄错,在补课老师家所在的小区耽搁了一些时候。我索性找了个长木凳坐下来写会儿作业,心里抱怨着自己为什么每天那么忙,却还是进不了年级前五十名。此时气候还算暖和,阳光落在长凳上,像是给朴质无华的老凳镀上了一层金漆。手不由自主地伸上前去,感受到了阳光带来的温暖。我将围巾解开,耳机摘下,带着泥土、花草、树木气味的风立刻钻入了我的鼻腔,环绕在我的周身。
稍远处有个小女孩儿,正将手中的面包掰了一些屑儿撒入湖中,吸引了许多小鱼。那经久不能平息的涟漪,似是要把我带入装满回忆的沙漏。是了,我也做过这事……但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记忆的浪潮还没来得及将我淹没,一只麻雀从天而降般落了下来,毫无“先来后到”的概念,强势地霸占了一部分长凳。我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有一些饼干,竟失声说道:“你等等啊!”反而将它吓跑,飞过湖面,寻找同伴去了。
太阳逐渐落山了,一条鱼儿仿佛故意般翻了个跟头,将眼神定格在湖面的我惊醒。我才发现前不久还在我这儿的阳光此时已转到离我很远的、同样坐在湖边长凳上的一对老伴儿身上。余晖照在他们的根根银发上,显得熠熠生辉。夫妻间无话,只是紧握住对方的手,共同欣赏着眼前的景色。这种沉默是基于心有灵犀的感情基础上的吧,此时无声胜有声。
时间不早了,我围上围巾,背上书包。虽然太阳落山了,但我知道她还会在明天冉冉升起。想到这里,我对于进不了年级前五十的事,也释然了。那是因为别人兜里的真才实学比我多,我也要更加努力。因为每一个优秀的人,其实都是以无人能及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无人问津的寂寞时光。而今天这种短暂的休息,恰好是我需要的,因为我及时调整了心态。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人体老化和氧气的关系。98%的氧气被人体正常利用,而2%的氧气得到电子成为超氧自由基,加快人体细胞死亡。其实这2%的氧气即是我们对比我们优秀的人的羡慕和嫉妒。
抓住时机,及时调整,找到努力目标,继续前进;一边前进,一边自省,这才是我自己放松的方式。但是放松不只是为了释放压力,而是为了之后更努力地前进!
以自己的方式作文5
先生那顶“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帽子太大太沉,会让大多数同龄人退避三舍;先生的著作太厚未免让人有皓首穷经之感。但是——
初一时我还是读了鲁迅的文章,那是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幼时在课堂上画绣像的情节吸引着我,小小的一段,也许在他人眼中有损先生的光辉形象,但我却分明的感觉到亲切真实。毕竟,先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他的童年自然也就该是这么一个顽皮稚气的孩童。正如他自己所说,任何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声都是啼哭而不是诗。
就是那一篇文章,打破了我与先生之间的隔阂。我强烈的感觉到,先生也是人,而且是性情中人。于是,先生的著作《呐喊》放在了我的枕畔。
文章我不是都能读懂,确切的说我只能对其中的一半稍有感悟,说我都喜欢未免太绝对了,我反复诵读的只有几篇。
其实,懂与不懂又有何妨?只要用灵魂去读,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境界如梦似烟笼罩在全身时,拍案高呼一声:“啊!果真如此!”又何必苦兮兮的去把文章嚼碎,硬去体会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呢?我想,不少人对先生的作品不敢问津,恐怕就是因为一套程式化的课文分析着实吓煞人。这可能绝非先生本意了。
那么,是否喜欢书中每一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有人说读书如择妻,合则看,不合则罢,到是极合我胃口的。这就好比一碟土豆烧牛肉,若你不喜欢土豆,只管拨开,拣那牛肉吃,一样可自得其乐,犯不着为此碟子一推,那就只好饿着了。如此读先生的作品,岂不快活?
当夜深人静,床前一灯如豆之时,捧一册小书在灯下默诵,实乃世间一大快事,只要心神俱畅,何来许多“主义”、“斗争”之麻烦呢?
读书有时是极似饮酒的。譬如读武侠小说,就好比劲力颇大之烈性酒,饮不了两杯早已大醉,心中俱是神异武功之类,醺醺然其乐无穷。然而先生作品,酒精含量虽少却极堪回味,别是一番风趣。
读《孔乙己》《阿Q正传》,其内容不过是些寻常百姓事,读来却使人有种沉沉的、涩涩的感觉哽在喉头。至于《狂人日记》干脆给人一种溺水的歌泣,是真是幻,如痴如狂,谁可以说清呢?也许满纸里写着“吃人”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谁又能明白究竟哪一个清醒?先醒来的是狂人,那么在沉睡的人呢?难道只有同样“清醒”才能摆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地?我感觉我也痴了。
至今,我仍然读鲁迅。也许今天读不懂的书,明天就能读懂,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