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整理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整理 ,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现实中,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根据已上一年级学生家长反馈,他们的孩子在入学后一段时间明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表现为:1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2缺乏完成任务的责任感,3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而任务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入学问题不是知识与技能问题,而是心理准备问题,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强化势在必行;
案例反思:
幼儿的任务意识主要是幼儿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完成某一任务;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工作中主要从基本能力和责任感两方面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老师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老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使幼儿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会自然而然形成,这对他们走向相对独立的小学大有益处;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针对这一点,教师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在活动中,教师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先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如姚丽丽小朋友在班上经学帮助小朋友摆桌椅,在家能叠被子;我经常鼓励她,“你的被子叠得真好”,“你的桌椅摆得真整齐”,让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感到无比自豪;而如果她某些方面欠缺,我总是鼓励她继续努力;如我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要是这样做,那么就更好了”;在我不断的鼓励下,她明白自己什么事情做的对,什么事还须往一定方向努力才行;可见,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孩子会逐渐增强成功意识感,并愿意去继续探索,学习新本领,为入小学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任务能力的习惯;二、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形成认真负责态度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例如,“六一”到了,大班组有个大合唱闪闪的红星,安排每个幼儿回家让家长协助做个红星来,一天下午我给幼儿发回去了,反复强调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来合唱要用,可是第二天还是有几个人没带来,合唱排练时,我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道出:这些拿来红星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并让孩子们说说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合唱会怎么样
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责任感,为小学生生活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在游戏练习中,逐步形成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由于幼儿喜欢游戏,又是幼儿走向生活的一种学习,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幼儿责任感于游戏中,效果将佳;例如我在每天来园的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区的活动都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在表演区,既要记住表演角色的对话,穿好服装如何表演;角色区中,“爸爸”“妈妈”如何照顾“娃娃”,“妈妈”怎样为“娃娃”煮东西,又如何收拾;在音乐区中,每位表演的幼儿应如何配合打击节奏,乐器如何拿、放等等,通过游戏,不认真负责的幼儿将被淘汰,逐出游戏;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觉地去完成某一区域的任务,无形中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3、在合理的责任目标中,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的心理具有情绪性,易受他人影响,做事不能有绐有终;基于此,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可行的责任目标,促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合理的责任目标是指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如我在安排幼儿每天值日生进行值日生活动中,我制定的目标有三项:1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2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老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3学会把教师交代的事情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完成;根据目标我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如饭后擦桌子;给孩子们分发玩具,分发午点;整理桌椅等等;在这一定时间观念,有一定程序的值日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目标认真去执行,从不会到会,从中得出了经验,掌握了值日生工作方法,从而逐步强化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强化幼儿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完成任务意识,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感,能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同时加强家园合作,使幼儿的任务意识在家里也能得到培养,使幼儿能以最佳的心态迈进小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