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数学专题作文1 柏老师是我见过的老师中最有思想,最能忽悠人的老师之一.和他相处,稍不留神,你就顺着他的思路被忽悠得团团转,就像面粉一袋,清水数升,之后就只有浆糊一堆了.但他确是极有思想之人,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1
柏老师是我见过的老师中最有思想,最能忽悠人的老师之一.和他相处,稍不留神,你就顺着他的思路被忽悠得团团转,就像面粉一袋,清水数升,之后就只有浆糊一堆了.但他确是极有思想之人,他的处世哲学在思想,在启迪.当你太过形象时候,他喜欢讲抽象的,抽到你手足无措,只能想象无法言说,甚至有时候连想象也是不足的;而太过抽象时候,则又归于具体,越具体越好.
他教我们数学,却又不仅是数学,仿佛哲学也一并渗透了进来.
还记得,四年前,第一堂数学课,那是我们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柏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什么是数学”,同学们的答案千奇百怪,却往往逃脱不了,计算,几何,代数之类,稍有想法者亦也扯起美学而来,可一切却都在柏老师之眼中所料,我们所不及的却是数学的哲学性.现在想想却还有点高明之处.
却没有料到,进入大学一年后,第一个数学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当初晓晖提出的一模一样,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然而答案不一,或许这本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柏老师却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实在令人钦佩.
或许数学本身就是研究一切具有数学规律的科学,而在柏老师的眼中,哲学便是研究一切规律的科学,自然数学属于哲学.
我们都知道牛顿,就是那个被苹果砸了头,想出万有引力并推导出来的人,在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是一个把哲学和数学联系起来的大家,晚年的他致力于宗教的研究,试图用数学来证明神的存在,诚然这是徒劳的,但至少也给我们启发,数学不是万能的.而实际上,理论数学却是无比的枯燥无味,除了证明,剩下的还是证明,那数学的趣味何在呢?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数是可以度量的,不可度量数是不存在的,然而毕达哥拉斯的弟子希索帕斯却发现了√??这个数,无论如何也测量不出;同时期的智者学派芝诺提出芝诺悖论,认为刘翔永远跑不完110米,因为他要跑过110米必然要经过中点,跑过剩下的一半还要经过下一个中点,如此往复,所以无论如何也跑不完110米.他们两个的重要发现导致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结果帕西索斯以渎神罪被抛到大海,芝诺却被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第一次数学危机的结果是导致无理数的发现,以及数学自身严密性严谨性趋势.
数学的危机不止一次,每一次却冲击着人类的思维,又进一步推动数学的发展.比如无限的思想中,有一间希尔伯特旅馆,可以住下所有的游客;比如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底边.与数学危机类似,史学也有危机,而危机正来源于思考.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善于思考的人,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总喜欢在自己所掌握的范围内打转,结果总是被束缚住.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未知的,我们可以凭借已知推测未知,但有时,对于未知,我们一点线索都没有,想要按图索骥也办不到.
或许因为问题的复杂性,我们总喜欢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而在数学领域,这或许就是数学的哲学.
数学的哲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具备的.前几天听的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学系主任王维克的公开课,他觉得数学是门有故事的学科.并且追问,那么多小说怎么没有数学的一席之地.我们知道著名作家徐迟写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他在里面介绍了陈景润是如何一步一步克服困难证明抽象的素数理论,也就是被人们广为流传的证明’1+1=2’的问题,因为那篇文章,我们知道了哥德巴赫,也知道了陈景润,但是关于数学,我们懂得真的太少,不光是数学,就连数学背后的故事也不愿去光顾了.
张景中院士写的<数学的哲学>,我没看过,但能把数学看成哲学的人一定非常高明.
希望在思考中,踏上数学之旅.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阅读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1)
——初三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教案3篇
初三数学下册专题复习教案1
一、【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熟悉大纲。
1.不超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狠抓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分类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知识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具体做法。
二、【初三数学复习计划】:重视基础。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在备战中考中,应夯实基础,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2.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备战中考的第二阶段(4、5月份),应突出重难点,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深”字。做综合题,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同时总结出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对于几何题,可以多观察图形、多联想、多变式,形成一题多变。3.加强模拟训练,注意解题规范、提高解题速度
在备战中考的第三阶段(6月份),应多做些模拟训练,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准”字。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训练考试能力。在此特别指出的是,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重要得多。在*日的作业、练习、考试都要进行规范书写,到了考试才能减少无谓丢分。4.用好“错题本”,攻克薄弱点
编制“错题本”深入纠错,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把历次考试中不会做的题、做错了的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在中考前发现的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也就越快,信心就越足。5.立足课堂,紧跟老师
复习课基本以练习为主,同学们在复习课上要做好信息处理和分析,把握好课堂复习和自我复习的关系。另外,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还要敢于提出疑问,积极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思考方法和策略。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2)
——哲学*的作文3篇
哲学*的作文1
每当听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这首歌时,我心中总会很激动,因为这首歌能拨动我的心弦,使我的世界充满*。
罗丹告诉过我们:“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流露出*。
*是温暖人心的安慰。当你遇上困难时,那些在你身边的人,会给予你帮助,给予你鼓励,让你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向前冲! 当然,*也可以是简单的问候语。清晨,当我们走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我们可以互相问候。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假如人人都这样,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很“美”!
在我们身边,“美”也是常见的!你看,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铁片击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童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
这些事情不就是最能代表*吗?
还有,在学校里常常会有“捐款活动”,同学们也踊跃参与。为的是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虽然我们捐赠的钱并不多,但这
却包含着我们那份爱心!难道这不是*?
社会是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处处皆有爱,处处皆有美。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应当从小就开始,从小事做起,践行*。做一个“内在美”——心灵美的人。
看见垃圾在校园内,我们应当弯下腰,捡起垃圾;看见草儿被“踩伤”,我们应上前阻止;看见花儿被“摘下”,我们应上前警告??这都是一些极其简单的事,但它们却包含着“*”!
总之,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自觉弘扬*,摒弃假丑恶。让这繁华的世界,充满着*,充满着喜与乐!
哲学*的作文2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世界很美,不仅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夏的朝云暮卷,秋的云霞绚烂,冬的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滋润,爱的呵护,理解的支撑,幸福的陪伴。
但如今,人们似乎把“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视作真理,“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已被人抛在脑后。
曾经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有路人扶起了摔倒在马路上的老人,却被冤枉为是他撞倒了老人……
泰安繁华的马路上,有一位老人正在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他苍白着头发,满脸的皱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有些驼背,拄着一根拐杖,一点点的挪动着。经过的路人总会打量一下他,便自顾自地走了。
突然,前面有一辆自行车飞快的骑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老人,自行车上的男青年急忙把车把往左一拐,老人躲闪不及,还是被车撞到了一边。自行车却只是晃了晃,青年稳了稳车把,头也不回的便飞快逃走了,撇下在一旁摔倒的老人。
在旁的路人都停下了脚步,对着老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却没有一个人肯上前扶起老人。老人倒在地上,用手支撑着想要站起来,却力不从心,又摔倒在路上,两手有在地上摸索着,想找到掉在一旁的拐杖。
“那个青年太不负责任了,撞了人就跑了,也不看看伤到人了么!”一道愤怒的声音响起,是一位妇人。她的眉毛紧皱,眼神有些愤怒。说着便想上前扶起老人,却被身旁的一位路人拉住了。
“唉,你可别过去!”
“为什么?你们不去,我怎么能不去?难道看着不管吗!”妇人有些疑惑和愤怒,语音升高了几分。
“你不知道,几天前也有这样的事……”“好心”的路人在她耳边小声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妇女眉头皱得更深了,说话的语气有些不足:“应该不会发生那样的事吧。你看他……” “唉,这是谁也说不定呀!”说完,便快速地离开了。
“可是……”妇女犹豫地站在那里,看老人无助的样子,怎么也移不开脚。
“应该没想象的那样吧!那种事也不一定发生呀。”想到这里,妇女还是决定过去帮一把,刚迈出脚就又顿住了,“可是,如果真遇到的那种事,就麻烦了。如果……”妇女心中思索着。
妇女抿抿嘴,皱了皱眉。“算了,还是先看看老人的再说吧。走一步算一步。”权衡之下,妇女还是决定去做。
她快步走上前,将一旁的拐杖拾起,递到老人手中,并将老人轻轻扶起,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轻言到:“大叔,我们去医院看看吧!”
便打了个的,离开了。
留下一路人的窃窃私语……
“病人没有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听到医生的诊断,妇人才放了心,坐在病房等老人的家属来。
不久,有两个年轻人闯了进来,匆忙跑到床前,焦急地喊道“爸!爸!你没事吧?!” 老人悠悠转醒,没有说什么。
“爸,究竟是谁撞的你,我们去找他讲理去!”
老人茫然的看了看四周,突然颤抖地指着妇人说“是她。是她撞了我!”
年轻人愤怒着转身,对他大吼:“原来是你,你竟然这样对我爸!”
妇人一下在蒙了,急忙站起来“不是我!大叔,你忘了,是我把你送来医院的,撞你的
人是一个青年人!”
“还狡辩!就是你撞得,你还敢不承认?!”
……
妇人现在很烦恼,自从几天前被老人冤枉后,她一直在四处奔波,希望能找个当事人给她作证,可是人都走光了到哪去找呢?这可把她急坏了。那老人的儿子也来过几次,要求她要负责,否则就告他,这可怎么办……
正在妇人烦恼时,敲门声响了起来。她赶紧起身去开门,来人竟然是——那个老人和他的孩子。
妇人急忙把他们请了进来。两个年轻人不好意思的笑着,搓了搓手说:“大姐,对不起。几天前错怪你了今天我们是来道歉的。”
“这是……”
老人笑着握住妇人的手“孩子啊,对不起啊。那天,老头子我刚醒,脑子有点不清醒,错怪你了。今天,我亲自带他们来跟你赔罪了,你可别建议啊!”
两个年轻人急忙递上手中的东西“这是我们的赔偿金请收下。”
妇人站起来阻止了他们,“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这样。”
“孩子,我们给你添麻烦了。”
“没事大叔,我不会建议的。”妇人笑着回应。
“哈哈,好孩子啊,真是谢谢你了!”老人开心的笑了。
妇人看着老人的笑容,心里说不出来的欣慰,也笑了出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守住我们的善良。守住我们的心灵,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3)
——老鹰哲学作文
老鹰哲学作文1
南太*洋上的小龟纵然聪明,不过,最终还是葬身鹰腹!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称之为老鹰哲学。
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结果呢?只能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会让我们遗憾终生!司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遗憾恼怒吗?我们不也经常因广告效应而买到一些伪劣产品吗?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事实。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终它成功了!
战争中的“诱敌深入”不也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受住小的诱惑,是为了垂钓更大的猎物,让更多的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一举将它们歼灭!现实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我们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涨到一个很高的价位时,我们才把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这不正也是一种智慧吗?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了这次捕食,它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苏武牧羊几十载,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他的坚持不懈;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终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她的坚持不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都是他们的坚持不懈;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坚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敌!
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4)
——*古代哲学论文3篇
*古代哲学论文1
一、当代*哲学的界定
大致说来,“当代*哲学”基本上有三种意谓:其一,是从当代*传统哲学层面上使用,多出现于*哲学(史)界的文章中;其二,是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层面上使用,更多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或哲学原理界的文章中出现;其三,是广义的概念。把当代*哲学当作一种总汇性概念,指称当代*存在着的各种哲学理论,包括*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从逻辑周延性方面考虑,似乎第三种意义上的当代*哲学要更加合理一些。当代*哲学应该说就是当代*哲学家们所探索、所研究的哲学理论,这符合研究主体的角度,所以本文采纳第三种界定。
二、*传统哲学对当代*哲学的建构
诚然,笔者不是要否定*传统哲学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将来如有新哲学,必与以往儒家哲学有多少相承之关系,必以*固有的精神之思想为基础。”他强调:“在哲学,须根据本国先哲思想之精粹,及现代世界思潮之大流,重新建立一个伟大的系统,作知识及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所要反对的是将当代*哲学的建构替换成传统哲学的阐释,这种思维方式是缺乏创新的。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僵化地看待*哲学,缺乏发展的眼光。殊不知,只知道引经据典、援引历史,并不是对当代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化对时代的推动作用一定要结合社会需要。传统哲学要与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相结合,摆脱思维禁锢,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其实,在我们大力重构*哲学之时,西方哲学早在近一个世纪之前就出现了危机。当时,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给确定者以不确定”的批判运动。对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乃至整个西方文明都加以批判。斯宾格勒在20世纪初有本著作《西方的没落》,可以体现当时社会上的批判思潮。从20世纪初至今,各种反映西方文明衰落的研究不断涌现。这其中也包括对西方哲学的担忧。但是,与今日建构当代*哲学有所不同,西方哲学在面对危机时,并没有退回到经典本身,没有对古希腊哲学思想进行不断的诠释。这种做法似乎表明西方的批判是不彻底的,没有追根述源。实际上,西方世界在批判中寻找的是当代人灵魂深处的危机,不断丰富西方哲学的内容,产生了许多新的哲学类别。这恰好说明:西方人的批判倾向于产生肯定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
三、西方哲学对当代*哲学的建构
以冯友兰先生为开端,学者们大都批评*传统思想范畴逻辑模糊,追求系统化、清晰化成为重建*哲学的必走之路。可是值得商榷的是,在逻辑化、系统化的背后隐含的是客观与可测性等预设,这一类预设可以说是不符合*传统思想的内在精神和整体风貌的。当然,冯友兰认为历史上的*哲学并不是完全没系统。他指出*传统哲学有“实质的系统”,只是缺乏“形式的系统”而已,此一说法被后来学者广为使用,似乎已成为不辩之理。所以,以冯友兰为代表的学者普遍认为要重建*哲学,必须用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法来提升*哲学,从而在形式上找到系统性。这一类学者认为:*哲学内容虽为丰富,但太过零散,太为神秘。这使对其的研究很难规范性和程序性。所以西方分析哲学的思维是补救*哲学的不贰法宝。
表面上看,这个做法似乎很受用,拿西方的分析哲学来提炼*哲学体系。问题在于*哲学不像现代化建设这般逻辑和可操作,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要同“注重逻辑论证”的分析哲学相融合,是否会使*哲学失去本身的特点和精神?这中间又有多少矛盾?其实,当有人说一种哲学是“神秘的”时候,实际上在说者心中已经预设了一个“理想的”标准。*哲学往往被称作是神秘的。这种判断有意无意地带有某种贬义色彩。有些学者指责*哲学的严重不足是:普通大众被排在哲学门外,因为只有少数有悟性的所谓天才才可以领略*哲学的精神。这种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哲学的发扬与推广。毕竟社会中所谓的天赋极高的人是屈指可数。以上的指责不无道理,但也会产生质疑。作为追寻智慧的哲学,若人们只要通过培训都可以掌握,那*哲学就会沦为一种操作技术,未免太为肤浅。虽然西方分析哲学具有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但其在研究上绝不能没有“专家”,也并不是寻常人都可以驾驭的。所以,从能否大众化角度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恰当,是荒谬的。事实上,对当代*哲学的建构不能简单的套用西方哲学体系。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问题:一方面,将西方的哲学理念套用在*哲学内容上,找出*哲学对应的西方哲学体系,如此产生的结果只是*哲学的西方化,很难体现出*哲学固有的精髓。另一方面,用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哲学,更多意义上只是建立了一种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的路径,使*哲学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可操作,而不可能建立*哲学本身。毋庸置疑,中西方哲学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传统,二者应该各具光芒。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哲学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我们在建构*哲学的同时既不能丢失自我,也不能脱离时代。*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更应该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应该独立于西方哲学而存在。正如郑家栋教授所说,“*哲学是否真正具有*的魂魄,从而能够对于人类的当代境遇及其问题做出某种原创性的回应,而不只是成为西方哲学的赝品与应声虫。”和合才是整合世界各国哲学的根本出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哲学的当代发展,我们需要尊重传统哲学,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更需要将其发扬光大,不能使其淹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哲学新文明的建设,必须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状况及人们思想中的困惑,让*哲学在当代也能抚慰现代人的心灵,促进社会的进步,从而具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
*古代哲学论文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西方哲学融会贯通,创造有*特色、*风格和*气派的哲学理论,是近些年来*哲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一些学兼中西的学者为此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真正有突破意义的理论成果。其中获得的一个基本共识重复了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号召,即*哲学必须面向我们自己的问题,表达*人自己的体验和希望。在这样的意义上,当下的*传统哲学研究是当代的*哲学,*学者的西方哲学研究也是当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化研究同样是当代的*哲学。面向我们自己的事情和问题,在不同的学术传统、文本的视域中会有不同的事情和问题呈现,海德格尔所说的思想的方向和视轨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关注和期待。*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各自积累的浩瀚文献也许会使我们失去自我,从而也就没有了我们自己的问题和抉择。面向事情本身需要文本的悬搁,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巨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感觉中朴素地追问:什么是我们的痛苦和忧伤?什么是我们的光荣和梦想?我们真实地希望怎样的生活?这些来自胡塞尔所谓生活世界的问题,隐含着更为原始的意向性构造,隐含着更深层的意识奥秘、语言奥秘和哲学奥秘。准确地把握住我们自己的真实问题,*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有了共同的关切,对话、互动和会通就有了现实基础。
一、我们能否*凡、真实和快乐地生活
思考和追问我们自己的事情和问题,仍难以摆脱既有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先入之见,舍弃意识社会历史内容的先验还原,可能得到的是单纯的意识机能冲动,而难以获得意识的原理和最终基础。在我看来,我们能否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凡、真实和快乐地生活?这个提问应是较为原始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首先,对于*凡的渴望是每个普通、*凡的人对自身*的吁求,对*凡的正义性、道义性、合理性的肯定。说*凡的要求是*的要求,意味着卓越、伟大、崇高的文化规范和意识形态话语已经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意义负担,它让每个普通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超凡入圣,让每个人背负起无限理性、无限意义、无限责任和义务的崇高使命,致使每个人都只能在羞愧中、罪感中谴责自己的懒惰、无能和渺小。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活得太累,即便已做了很大努力,却仍觉愧对父母、子女、亲朋乃至国家和社会。这种永远难以消除的精神负担,永远不能完成的使命,从根本上剥夺了我们的幸福感,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后现代者所说的压制性的权威话语系统,一个文化和社会的合谋或圈套。对于社会、道德等的这种欺骗性,*道家看得透彻,老子说,“圣人以百姓为刍狗”。伟大、崇高的高义宏词,或者是后现代所说的“宏大叙事”,往往是君王之策、霸主之谋。拒绝崇高,并非是对精神创造的放弃,而是对欺骗的解构、拆穿。也许*凡才能真正伟大,因为我们是有限理性的个人,我们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只有有限的意义和价值,真实地面对我们的有限性、*凡性才能有人性而非神性的骄傲和伟大。
其次,是真实地生活或者是本真地生活。由于我们的文化传统陈义太高,对人的期待和要求太高,事实上即便个人竭尽全力也不能真的践履笃行,这就不可避免地弄虚作假,造成虚伪的两面人格。孔子对虚伪的“乡愿”加以痛斥,而“伪君子”成为*历史和现实中大批量生产的典型人格。即使是如孔子一样的圣人,以及流芳千载的忠臣、孝子、贞妇、烈女,也常有好事者揭其短处,大曝其丑。自海德格尔以来本真的生活和生活的真理已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方面,如何才算过得上真实的生活,已是重大的哲学疑难。按照孔子的想法,言必信、行必果的言行一致和由衷之言,应是真实生活的重要标准。而在我们的公共话语空间却充斥着假话、空话、大话,这种人们习以为常不觉怪异的说话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生活方式,是不真的生活。从科学理性和经验科学的标准看,假话、空话、大话是无法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废话,它没有经验科学的意义。从生活的观点看,假话、空话、大话虽然没有科学意义却有生活意义、意向意义,它是某种现实存在却是不真的生活方式的必然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风气得到倡导,假、大、空的说话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厌恶,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和杜绝,体制的、文化传统的、现实利益的诸多因素是这种话语方式的生存基础。过一种真实的生活或仅仅是说真话的生活,必定是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当代*哲学于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必须的自我反思。最后是我们为什么难以快乐地生活?趋乐避苦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固有的生命本能,也可以说是生命的基本原理。快乐也许不等于幸福,但肯定是幸福的基本条件。快乐需要欲望的满足,需要自由和安全的保障,需要此时此地的沉迷和留连。无限的责任和无限的意义将使任何美好的时刻变成只有目的论意义或者否定意义的东西,快乐需要断裂和遗忘。用后现代眼光看,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宏大叙事,经过数千年的精致化它已把衣食住行的全部日常生活纳入到伦理意义的宏大结构中,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伦理的标准和尺度。源自自然生命的激情和欢乐本有自己的自然节律,它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和疯狂,否则将导致物种的毁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基于对欲望和欢乐的恐惧逐渐把本能的生命欢乐锁上文化的链枷,把自然的节律赋予伦理的意义。*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泛伦理主义,至新*的左的思潮又出现了泛政治主义。海德格尔曾沉思荷尔德林的诗“如当节日的时候”,节日本应是自然节律和人的劳作的周期的契合,节日的欢乐就是本真的生活。节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们却把它文化化、伦理化、政治化,幸好我们缺少黑格尔的思辨能力还难以把它逻辑化。
*凡、真实、快乐的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真理的正确直觉吗?它似乎是社会生活世俗化以来或者如韦伯所说社会生活祛魅化以来人们共同的向往和渴望。我们难以获得*凡、真实、快乐的生活,说明我国的精神文化中尚有许多神圣的、虚灵的幻象需要消解,启蒙和现代性是未竟的事业。这样的判断明显有西方话语*的嫌疑,它似乎是用西方现代性的尺度批评我们的生活,从而*凡、真实、快乐的生活就是西方话语对我们的生活意向的建构,而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本真要求。但是,在*传统文化和普通大众的内在渴望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生活向往。“农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的自然和亲切,“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沉醉和欢乐,多种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节日的火爆、热烈的激情渲染,都在诉说着我们祖祖辈辈对*凡、真实、快乐生活的追求。思考这个简单的生活真理,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传统哲学经历一番艰难的考验和拷问,各种哲学为*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做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这无疑也会为中、西、马哲学的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和相互理解找到一个相对牢靠的生活基点。
二、为什么现代哲学的主题是批判和拆解
东西方哲学都是人类文化、人类智能极致化的精巧建构,它和埃及金字塔、*长城等文化奇迹一样显示着人类能力的极限和高峰,热爱哲学就是热爱人类自己的智能、智慧和伟大。从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哲学,发现了人类理性能力的高贵和伟大,他们把理性看作是人所具有的接近神性的东西,而理性能力的充分实现就是人的目的和幸福。所以,实现理性能力的哲学就是自由人自我实现的最好生活方式,就是自由人真实和快乐的生活。而东方的智者则发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道德能力,人所具有的爱人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良知良能是伟大高贵的根源,充分实现人的道德能力成为生活目的和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君子们生活快乐的源泉。孔子多处讲到君子的快乐,如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赞扬颜回不为贫困而改其乐,等等。总之,古希腊哲学和*儒家学说最初都是源自生活、更好生活的快乐哲学,都是发现、实现人的积极能力的建设性哲学,其中较少否定、压制的话语霸权。但有一点也是共同的,即希腊的自由人和古代*的君子都是社会中的少数群体,他们或富或穷(如苏格拉底和颜回)都不直接或主要不是以生产劳动为生,他们所示范和追求的幸福生活方式不能成为普遍的生活样式。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对哲学阶级性的揭示,哲学作为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不仅是该阶级生活理想的表达,也是该阶级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原本鲜活的生命意识和自身发展的冲动和渴望,在漫长的演变中与政治权利交织、合谋,成为福柯所说的权威话语系统,成为压制他者、阶级统治的霸权话语。在我看来,马克思哲学变革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他不仅揭示了哲学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质,而且还指出了哲学实现自身的现实基础和道路。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中,马克思看到了哲学世界化、世界哲学化的可能性,即以合理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可以满足全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并且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教育的普及,全体社会成员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有了现实的基础,从而表达古希腊自由人生活理想的哲学有可能成为所有人共享的哲学。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颠倒既是对它的批判和否定,也是对它的超越和完成。每个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理想,它超越了东方和西方、阶级和民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
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理想,马克思的理论工作首先是批判,是继费尔巴哈宗教批判之后的社会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等,最重要的是诉诸实践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的批判规划了现代哲学的思想方向,批判、否定和拆解一直是现代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流和主要形态。从根本上说,批判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现实生活幸福的要求,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是*凡、真实、快乐地生活的要求。马克思之后的西方哲学家虽然较少自觉地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出发,其中也有如海德格尔一类的哲学家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缅怀已经衰落的古典的贵族生活理想,但总体说来,西方现代哲学是对真实、自由和快乐生活的追求,是对虚假的崇高、等级的压制和、边缘群体痛苦生活的揭示,其哲学主题是在马克思所开辟的思想视野之中。
20世纪西方哲学继续着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批判,拒斥形而上学、叛离黑格尔、不断地宣告哲学的终结,成为这个世纪一些最响亮的哲学号召。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哲学创新的宣传性的招术和广告,而是确有真实社会历史内容的利益的斗争。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是资本不断扩张走向全球统治的时代,资本自身增殖的逻辑是一切哲学话语的深层语法。资本扩张、增殖的要求定义了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知识形态及知识权力,科学技术成为资本增殖的强大动力,从而为自然科学带来话语*。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理性形式成为理性的标准,以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尺度重新审视传统哲学,其舛错、谬误和丑陋一览无遗。现代科学技术以经验的标准、操作的效用重新定义了真理和真实,从而也定义了生活的真理和真实。在资本的逻辑展开中,以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优厚的薪酬,过上高质量、高消费的物质生活,这就是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真实、快乐的生活。以历史乐观主义的信念反思西方现代哲学的科学主义,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今天的中产阶级生活样式较之马克思时代产业工业阶级的处境有了历史的进步;科学理性、科学的真实和真理较之思辨理性、形而上学的美好谎言更加接近生活的真理和真实。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也给广大社会成员带来了花样翻新的快乐,但这肯定不是马克思设想的真实、快乐的生活。
哲学的批判不能休止,种种受到马克思影响的哲学流派仍坚守着对资本的批判,寻找着抵制
资本逻辑的现实力量。这并非仅仅因为对理想信念的忠诚,也是因为西方中产阶级的太*盛世存在着难以弥合的裂痕和难以消除的危机。首先是资源、环境、生态不能长久支持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扩张;其次是资本自身增殖的逻辑不能支持长久的高水*的社会福利,不能进入中产阶级行列的边缘群体享受不到资本增殖的好处;再次是高度专业化的职业生活在资本的压力下紧张、单调,马克思所批判的劳动异化并未克服;最后是资本全球化的扩张必然导致资本之间、资本和劳动之间、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使世界不能太*。现代和所谓后现代西方哲学不可避免地延续着批判、拆解的哲学主题,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充分发展,也同时训练了哲学家思想的精细和锐利,在自反性的现代性中,生态主义、女权主义,各种马克思主义、各种后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等以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精巧,瓦解着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同一性,种种隐蔽的暴力和压制,种种意识形态的幻象和欺骗,更为根本的是资本统治的真实逻辑,使哲学批判仍然保持着思想的活力和激情,保持着哲学的尊严和骄傲。
近些年来出现的历史终结、意识形态终结、哲学终结等终结论者的判断和宣言,表现出对无休止的批判的厌倦。然而,自苏格拉底以来哲学就是主流文化讨厌的东西,它讽刺、批判、诘难,经常使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当众出丑,惟此哲学才保留着对更好的可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思我们*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追问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希望,马克思以来的西方哲学给我们的根本教益是,要永不厌倦地批判思考,这也包括对我们自己哲学的不倦的反思和批判。
三、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化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人民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开始了有*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百年的历史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理论力量,而*革命和建设的挫折和失误也同样引发人们对*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和疑问。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现代西方哲学日益成为显学,*传统哲学研究也逐渐有了更深厚的学术积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望受到质疑和挑战。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历史选择不能消解这些疑问,因为历史选择总是可以重新开始,如苏东剧变;没有哲学反思的宣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也于事无补,因为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流派都认为哲学存在的理由恰是它区别于经验科学;通过意识形态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可以起到重大作用,但也需要学理的论证和支撑。在通常所说的中、西、马哲学的互动和交流中,以真诚和*等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探索*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意义和发展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是不能回避的任务。
按照加达默尔的说法,马克思的哲学是学院外的世界观哲学。同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之后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学院内的职业哲学家相比,马克思在专门哲学研究中投入的时间、花费的劳动和写出的文献肯定大为不及,以学院化的尺度和标准难免厚此薄彼,造成对马克思哲学的轻视。但按照马克思的思维逻辑,学院化体制的哲学就是需要追问的:它或者只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或者它已是受到资本逻辑的规定和驱使,从而失去了对资本逻辑批判的能力;或者它已远离了真实的生活世界,所以不得不一再提出回到事情本身的号召,等等。由于哲学理论作为世界观学说的特点,每一种重要的哲学都已包含着评价哲学的哲学观,所以不能获得一种超越具体哲学理论的一般哲学评价尺度。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哲学终究是人的理论,理论的彻底性取决于对人本身的问题提出和解决的程度。某种理论的学术积累是提问和解决问题深度的重要前提,无学术积累的哲学理论很难有多大价值;但仅有学术积累、文献研究的基础却不能保证出现好的哲学,特别是不能保证有“政治上”正确的哲学。关键是对自己时代人民生活根本关切的理论洞察,这是产生好哲学的首要条件。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化或*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主流?为什么中、西、马哲学的融会贯通应以*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在我看来,原因在于它是*人*凡、真实和快乐生活的最优理论。马克思哲学的伟大洞见如前所述,一是看到了哲学现实化、世界化、人民化的历史条件,即工业革命的巨大生产力使每个人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二是看到了改造资本逻辑使巨大生产力造福于所有人,使人人都能“从事批判”的现实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元逻辑”、“元问题”的根本批判。在资本最大化自身的资本主义逻辑没有终止其有效性之前,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是不可超越的。近代以来*人的现实苦难并不仅仅是资本造成的,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却是古老*受到的最大创伤,是*被迫进入世界历史、进入资本逻辑的起点。从此以后,每个*人要*凡、真实、快乐地生活,就必须在反抗和屈从资本统治中做出抉择,就必须认真地对待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学说。*的五千年文明、辽阔的国土、世界第一的人口等所形成的民族自豪感,使*人难以快乐地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难以驯服于资本的逻辑而过上愉快的白领生活(实际上*作为后发展国家和*的巨大人口数量,如走资本主义道路则大多数人不能成为白领),那就必须选择自己的道路,从而也就必须在马克思哲学、*传统哲学和一些西方哲学理论中寻求对抗资本逻辑的理论资源,中、西、马哲学的互动交流只能在系统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学说中找到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化是*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选择,*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人反思和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最优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化同时也是*传统思想和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在*传统哲学中虽然没有直接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资源,但是却有反抗强权、压迫、专制的理论传统,特别是有反抗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无疑是*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与*传统思想现代化的互动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只有积极实践后果的理想过程,我们也必须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甚至是惨痛的教训。*悠久的封建传统会使马克思主义在*化过程中沾染封建专制思想的毒菌,*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和危机要求理论的统一性、齐一性,也有可能助长*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化、公式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探索精神和自我批评的原则被弱化,而教条式的理解、实用主义、机械主义的套用乃至不同程度的曲解,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誉。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和西方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虽然力求使哲学世界化、人民化,但却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教育水*极大提高的条件下才能成为现实。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教育中,一方面同时宣传普及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明观念,另一方面也难以避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庸俗化。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学术积累,我国的学院化哲学、论坛哲学突破了传统教科书哲学的束缚,学术水*有了很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学理、道理及其政治含义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地选择各派哲学的积极成果,尝试创造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我们是否渴望*凡、真实、快乐的生活?在拒绝了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幸福模式之后,我们如何在小康生活水*上努力实现马克思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这些朴素、简单的生活提问,有可能是评判、选择中、西、马各种哲学的有效视域。
首先,必须对传统教科书哲学进行改革,此项工作虽已历时多年,其中如高清海先生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高校的哲学原理教学大致依然如故。我们期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能有较大的进展。哲学原理教科书改革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它严重脱离了*的现实生活,它不能促进反而阻碍人们获得健康、真实、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它不是以有限理性的人的眼光看世界,而是以所谓“神目观”构造世界,它让人成为神,而又让“客观规律”的自然之神主宰人。按照一些学者的看法,它在哲学原则上基本是前康德哲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要受到西方哲学背景学者的轻视和嘲笑。
其次,按照我们自己的生活感受追求我们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就不能期待西方哲学给出现成的答案或拯救之道。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民族确实面对许多共同的全球性问题,但对这些全球问题的感受和解决方式却很难有“普世伦理”或“重叠共识”。各种哲学的对话、信仰的对话是必要的,目的是增加理解、扩展视野,却不能接受某种惟一的哲学、宗教或其他世界观理论。套用阿多诺和利奥塔的说法,如果只有一种惟一的哲学,它必是恐怖的形而上学或死亡哲学。
最后,追求我们自己的*凡、真实和快乐的生活,需要从自己的思想传统中汲取智慧,但更需要对*传统思想的无情批判。汉、唐盛世之后,*人可能没有多少真正快乐的日子。其中泛伦理主义或伦理中心主义的文化禁锢负有一定责任。作为*哲学史的外行,我曾提出海德格尔式的*哲学史解读,即回到尚未被伦理规范僵死化的思想源头,寻找我们自己文化最初的鲜活的生命感受和存在经验,找*族思想的活力。
*古代哲学论文3
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西文化论争如火如荼之际,梁漱溟力排众议’提出了个性鲜明、见解独到、自成一家的*哲学观,旨在寻找*文化及其哲学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途径。严格地说,梁漱溟的*哲学观是文化哲学观,其中心问题是*哲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
当时的知识分子看到在中西文化的对抗中,西方文化绝对地压倒*文化,有人便因此主张将*文化根本打倒,连根拔掉!这实际上是“全盘西化”论的先声。站在维护*文化的立场,梁漱溟当然反对这一主张。问题在于面对*文化的现实境遇,要肯定*文化,就必须对它的合理性、正当性特别是在现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作出让人信服的论证:“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梁漱溟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生活样法不同根本上在于意欲的不同(方向),也就是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的不同。去求一家文化的根本或源泉,只要去看作为文化根源的意欲,即人生态度。中、西、印三种文化分别代表着人类文化可能的三种类型、三种路向。
西方文化代表着第一路向,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其要求。第二路向的代表是*文化,以意欲调和折中为其根本精神,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而是要求我自己的满足,随遇而安。第三路向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走这条路向的人,遇到问题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第三路向以印度文化为代表。
梁漱溟认为,人生态度和方向没有不偏的,都有其好的地方,都有其不好的地方;无所谓哪个文化就是好的文化、合用的文化,哪个文化就是不好的文化、不合用的文化。代表人类三种不同人生态度的中、西、印文化没有是非之分、好坏之别。这样,梁漱滨以其相对主义的文化观肯定了*文化的合理性、正当性。
然而,对不同文化的选择却有一个是否合于时宜的问题。梁漱溟认为代表三种人生路向的中、西、印三种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三个时期、三个步骤。在梁漱溟看来,人生不外三种问题:
(1)物质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社会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3)精神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与自身的关系。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第一路向是生活本来的路向,这条路走到今天,成就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人不待把第一条路走完,便中途拐弯到第二路上来,着力解决人生的第二种问题,即社会生活问题。*文化把以后要走的路提前走了,成为人类文化的早熟形态,少有对自然的改造,欠缺西方走第一条路所成就的科学与民主。世界文化的第二步骤就是指*文化的复兴。代表第三路向的印度文化,着眼于人生的第三种问题,即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文化复兴之后将继之以印度文化复兴。西方意欲向前改造环境以求满足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人类开始转人人对人的问题的时代,*文化第二路向的人生态度正是世界文化的出路所在。梁漱溟的世界文化三期说表明了他在文化观上的历史进化论的立场,论证了*文化在现时代及未来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梁漱溟的三种文化类型说强调了文化的个性、特殊性及其形成的原因,而世界文化三期说则强调了人类文化的共性、普遍性及其形成的原因。文化就是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变动中又有相对稳定的东西,那就是形成该文化的人生态度。一方面,梁漱溟始终强调人生态度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一种文化而言,人生态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梁漱溟认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历史条件发生改变,人生态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梁漱溟的文化观主要由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进化论构成。文化观上的相对主义的立场使他没有因为历史进化论的立场而深陷绝对主义进化论的泥淖、得出“全盘西化”的结论。文化观上的历史进化论则使他在肯定*文化的同时认识到*文化的缺陷及成因,这为他的全面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的主张提供了依据。在新文化运动中,梁漱溟被认为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不过,梁漱溟保守却不守旧。他认为*文化的出路是“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批评的把*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是坚持*文化的根本——*人的人生态度,二要吸收西方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和民主是人类文化普遍性的因素。*文化要成为民族的、个性的,也必须是世界的、普遍的。他说东方化(实质是*化)还是要连根的拔去,还是可以翻身呢?此处所谓翻身,不仅说*人仍旧使用东方化而已,大约假使东方化可以翻身,亦是同西方化一样,成一种世界的文化。现在西方化所谓科学和‘德谟克拉西’之二物,是无论世界上哪一地方人皆不能自外的。”
*哲学是*文化的代表和核心。梁漱溟认为哲学就是有系统的思想,首尾连贯成一家之言。而思想是对宇宙、人生各种问题所抱的态度和意见?。态度是思想的中心,它关乎人的情感和意志;意见则关乎人的理性。哲学的中心就是人生态度。梁漱溟把文化的根本问题归结为人生态度问题,其实就是把文化的根本问题归结为精神问题、思想问题、哲学问题。人生态度在一种文化中一旦成为人们的自觉认识,就有可能转化、提升为一种思想乃至哲学,并在文化的发展中得到传承。*人的人生态度在*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早已凝聚成*人普遍认同的思想和哲学,这样,蕴含着*人人生态度的*哲学自然成为*文化的代表和核心,并得到肯定。现在,*文化的更新关键是作为*文化核心的*哲学的更新。
二、*哲学的更新一从古代玄学到现代哲学
*哲学的更新与*学术的特点直接相关。梁漱溟把中西学术的不同概括为科学与玄学(艺术)的不同:西方的科学精神就是一定要求一个客观公认的确切知识。一切要根据科学,用科学方法把许多零碎的经验、不完全的知识经营成学问,科学研究的是多而且固定的现象,对事物的认识是理性的、分析的,所用的观念明白而确定。*的玄学(艺术)精神全然蔑视客观规矩,强调心心传授,强调天才秘巧。玄学所讲的是一而变化、变化而一的本体。玄学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直觉的、整体的,所用的是无定实的观念,如阴阳等。
梁漱溟认为,*人大半喜欢拿阴阳等来讲学问,其结果是一切成了玄学化的东西,有玄学而无科学。显然,*古代哲学是无处不适用的玄学,或者叫形而上学,而不像西方哲学以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的形态存在。为了强调中西方哲学的区别,梁漱溟常常用玄学、形而上学来指称*古代哲学。
虽然*古代哲学以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态度的形态存在,但梁漱溟认为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古代没有哲学。梁漱溟对“哲学”的理解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在他看来,哲学就是有系统的思想,哲学与科学有相通之处又有根本的不同,科学对世界的认识依从于客观,不夹杂主观的好恶取舍;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同样不能无视客观事实(这与科学相通),但带有主观的好恶取舍,而主观的好恶取舍宽泛地说就是人生态度。西方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哲学形态的西方文化。玄学是*文化的产物,是哲学形态的*文化。要回答*古代有无哲学的问题,前提是明确什么是哲学。实际上人们常常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拷问*哲学,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体现。梁漱溟以其相对主义和历史进化论的文化观不仅否定了西方中心主义,而且充分论证了*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站在文化普遍性和历史进化论的立场,梁漱溟基本上同意孔德关于人类文化由宗教、玄学(哲学)向科学进化的观点。*人第二路向的人生态度比西方少走了一大段路,知识未开,尚未走出宗教玄学的圈,*哲学需要实现从古代玄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变。*古代玄学的缺陷在于欠缺科学的方法和知识,现代*哲学需要像西方哲学一样,把具有人类文化普遍性的科学方法和知识作为自己的基础:“怎样引进这两种精神(科学与民主——引者注)实在是当今所急的;否则,我们将永此不配谈人格,我们将永此不配谈学术。”⑴209*哲学的更新就是实现作为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态度的古代玄学向一门独立学科(科学)——学术的现代哲学的转化。
现代*哲学必须引进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把知识研究作为自身的基础,但不能再走西方哲学的老路,变成科学哲学,而是应当保持自己的特性。西方科学哲学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把整个宇宙当成一个绝对的、呆板的存在去研究,有意无意地把哲学等同于其他科学,丧失了哲学自身的独特性,导致西方哲学的大衰竭。传统的*哲学——玄学所以站得住,就在于没有陷人西方、印度哲学的错误。梁漱溟说这只有辟出一条特殊的路来,同宗教一般的具奠定人生勖慰情志的大力,却无借乎超绝观念,而成功一种不含出世倾向的宗教;同哲学一般的解决疑难,却不仅为知的一边事,而成功一种不单是予人以新观念并实予人以新生命的哲学。”也就是说,现代*哲学应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坚守第二路向的人生态度,勖慰*人的情志,又要避免走向宗教;二是奠基于科学知识之上,能解除人们理智上的疑惑。
三、*哲学的特质
梁漱溟从*哲学的问题、*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本质、*哲学的目的等方面与西方哲学比较,来揭示*哲学的特质。
(一)*哲学的问题:内在的生命
梁漱溟认为*形而上学(*哲学)的问题与西洋、印度全然不同。古代西方的形而上学围绕着对于宇宙本体的追究,他们理解的本体是呆板的静体。*古人对诸如宇宙本体这样呆板静体的问题一般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多是关注运动、变化的事物——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梁漱溟认为,西方哲学之所以走向“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第一路向的人生态度使哲学与科学具有共同的问题意识,这使西方哲学容易丧失自身的独特性,模糊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人持调和持中的人生态度,认为宇宙间实没有那绝对的、单一、极端、不调和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衡、调和的,他们感兴趣的是宇宙的变化流行,因而着眼于内在生命。
直到今天,许多人都基于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把哲学理解为形而上学,哲学主要是探究宇宙本体是什么的问题。依据这种哲学观,有些人否定*哲学的存在,更多的人常常用西方哲学的问题硬套*古人的思想,或者随意裁剪*古人的思想。如,冯友兰与熊十力对古代*哲学所讲的“良知”的认识就有很大的不同。冯友兰认为良知是个假定,而熊十力则认为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一个呈现,须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牟宗三认为,这一分歧在于冯、熊二人对“存在”的认识根本不同,冯友兰对“存在”的认识停在经验层、知识层上;熊十力所理解的存在(良知)是内在的生命存在。古人所言的良知是生命的学问,而不是西方“自然”的学问。从“生命的学问”角度看,良知永远不能客体化,不能对象化,因为良知是内在的生命。只有把主体恢复为主体,把人恢复为人,良知之“明”才会呈现出来。
我们可以将牟宗三对良知的理解看成梁漱溟的*哲学观的当代回响。梁漱溟说,西方哲学“一味向外追求,完全抛荒了自己,丧失了精神,外面生活富丽,内里生活却贫乏至于零!”⑴181人们通过西方哲学无法得到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确证。在梁漱溟看来,哲学以人生态度为中心,对人、人的生命的关切应该贯穿哲学的始终。*哲学始终以生命为根本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生命的学问,最为根本的学问。
(二)*哲学的方法:直觉与生命的学问相应,*哲学的方法是直觉。
梁漱溟认为,宇宙的本体是“生命”,是绵延,宇宙现象则在生活中显现,为感觉与理智所认识。理智适应于研究客观、静体的自然。而要认识宇宙的本体——生命,非感觉理智所能办,必有生活的直觉才行要晓得感觉与我们内里的生命是无干的,相干的是附于感觉的直觉;理智与我们内里的生命是无干的,相干的是附于理智的直觉。我们内里的生命与外面通气的,只是这直觉的窗户。”⑴146直觉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现象上,而深入到生命中去,认识的不再是生命的局部,而是生命的全部。这时生命便是浑融而完整的,没有主观、客观的二分。直觉所得不能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言文字只是理智的形式。形而上学研究的是运动变化的生命,所以讲形而上学要用流动的观念而不能用明晰的固定的概念,概念只能诠释现象。
梁漱溟是现代哲学家中“第一?个倡导直觉说最有力量的人”。为了强调中西哲学的不同,梁漱溟把直觉与理智对立起来,更多地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在中西学术的比较中,梁漱溟已经指出:“科学的方法所得的是知识,玄学的方法天然的不能得到知识,顶多算他是主观的意见而已。”⑴35这里所说的“玄学的方法”就是他倡导的直觉。同时,梁漱溟也认为更新的*哲学必须吸收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先要进行知识的研究,所谓科学方法恰恰正是他所否定的理智。这就导致了梁漱溟认识上的自相矛盾。
梁漱溟不是没有觉察到这一矛盾。直觉固然是*传统哲学的方法,但*哲学要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就不能停留在直觉的方法,而必须探明直觉所特有的逻辑。他说直觉也只能认识那些观念(阴阳等)而已,他并不会演出那些道理来,这盖必有其特殊逻辑,才能讲明以前所成的玄学而可以继续研究。……不过我们一定可以知道这个方法如果弄不出来,则*一切学术之得失利弊,就看不分明而终于无法讲求。我们又相信除非*文明无一丝一毫之价值而已,苟犹能于西洋印度之外自成一派,多少有其价值,则为此一派文明之*的方法必然是有的,只待有心人去弄出来罢了。此非常之大业,国人不可不勉。”这里,梁漱溟为现代*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方法论的课题。
(三)*哲学的本质:理性
梁漱溟认为西方哲学是理智的、科学的,*哲学是直觉的、本能的。他把理智、本能看*的两方面,在理智与本能二分中,更看重人的本能,认为本能冲动是人的生命中最有力量的。直觉源于人的生命,直觉就是生命的本能。梁漱溟理智与本能二分的思想主要是基于西方哲学(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观点。另一方面,梁漱溟又把理性、科学看*类文化中的普遍性的因素。由此就可能推导出*哲学是非理性甚至是反理性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梁漱溟自己也无法接受。
梁漱溟发觉把本能当作人类的本性极不妥当?如果把人的生命本能当作人类本性就无法从根本上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正是由于人之外的一切动物陷于本能生活中,整个生命沦为个体生存与后代繁衍两大问题的方法、手段、工具,尽失其生命本性,与宇宙大生命不免有隔。另外,人的生命(生物)本能实际上与其他动物相比反而有所削弱而不是加强。正是人类反本能的理智才把人类生命从动物式的本能中*出来,不再落于生存与种族繁衍的工具地位,而开始有了自己。理智发展并取代本能,人类生活依赖后天的学习去实现。对人来说本能是工具,理智同样是工具,人类用理智去认识客观自然,却无法认识宇宙的本体生命。梁漱溟认识到先前理智与本能二分不足以揭示人的本性,又回到*传统哲学本身。
人的本质在于人所特有的心,这是*传统哲学重要的观点。梁漱溟对传统思想做了新的诠释和发展。他认为广义的心由知与情构成,知包括理智与感觉,情指情志。理智把人类的生命从本能中*出来,其所得的“物理”,不夹杂一毫感情。人的情志具有是非好恶之情,蛊然与本能相关,却不一定从本能而来。伴随本能而与之相应的感情是有所为的,与利害相关;还有一类无私的感情超越了利害,超越了本能。此无私的感情,正是自觉之人心。总之,心是从人的生命中流露出来的,人人所本有,但它绝非本能。人走后天选择的路,心能战胜人的本能而统率之,它是人真正的主宰。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把人心细分为理智与理性。理智所得是“物理”,理性所得是“情理”。理智是人心之妙用,理性是人心之美德。后者为体,前者为用,体用不二。人类的生物性本能从属于理性而涵于理性之中。人心涵盖了人的本能、理智、理性,理性是人心的本质。由此,他得出*哲学的本质是理性的新结论。
(四)*哲学的目的:思想与人生的统一
梁漱溟以儒学为例阐述这一问题,他说孔家所以值得特别看重,越过东西一切百家的,只为唯他圆满了生活,恰好了生活,而其余任何一家都不免或多或少窒碍、斫戕、颓败、搅乱了生活。”
(1)184“孔子的学问就是他的生活”。“在孔子,主要的只有他老老实实的生活,没有别的学问。说他的学问是知识、技能、艺术或其他,都不对。因为他没想发明许多理论供给人听,比较着可以说是哲学,但哲学也仅是他生活中的副产物。……他的道理是在他的生活上。不了解他的生活怎能了解他的道理”。
(2)孔子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孔子学问的出发点和目的在于探寻和实现生命的意义和本质。我们看到,集中记载孔子思想的《论语》,没有多少思辨性的理论,倒更像是一本人生传记,点点滴滴中透露着人生的智慧和感悟。孔子的学问只能在孔子的生活中去寻求,我们从他那里收获的也不应该是停留在纸上的一套知识理论,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能直接影响、指导我们的生活。
*哲学旨在求得生命,西方哲学旨在获得知识。梁漱溟这样讲只是就传统的中西哲学不同的动机、目的而言的。梁漱溟认为,求得生命与获得知识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更新的*哲学要把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与向人们提供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新思想、新观念统一起来,追求思想与人生的统一。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5)
——春节的专题作文3篇
春节的专题作文1
1月21日早晨,阳光明媚,我、外公和外婆开着车一起去乡下过新年。
乡下和城里可真是不一样。乡下的空气很清新,天空格外的蓝,一朵朵白云就像被洗得干干净净的棉花,深吸一口气,凉凉的,甜甜的。乡下的房子前有个大院子,院子外是一畦畦的菜地,种满了青菜、大白菜、胡萝卜,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蔬菜。
舅公一家、姨婆一家也先后来了,祭拜完祖先,吃过午饭,我、表哥和小表妹在院子里踢足球。一开始,我和表格对踢,妹妹当观众,台阶两边的地方就是各自的球门。开始了,我先开球,我把球放在脚下,心里暗暗地想:一球进门,开个“开门红”。于是,我瞄准对面的台阶,一脚踢向哥哥把守的球门,果然不出我所料,球进了!小表妹拍手叫好,红红的小脸像个大苹果。哥哥捡起球,把球抱在手里,往空中一抛,像足球明星一样用脚一踢,球在半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哇,球飞出了铁门,滚进了菜地。看到这幅情景,我和妹妹顿时哈哈大笑。表哥急忙跑了出去捡球。小表妹看见我们俩玩得不亦乐乎,也吵着要加入我们的行列。她摆动着胖嘟嘟像莲藕一样的腿,跟在我身后起劲地追赶着球,院子里不时传出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们玩得汗流浃背。
吃过晚饭,我们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当我听到“轰――”一声,赶紧捂住耳朵,抬头往天上看去,“哇!真美丽啊!”我大声喊起来。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烟花,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菊花,有的像荷花,有的像匹马,还有两种不同颜色相间的图案,真是美不胜收!外婆搂着我,烟花把天空映得亮亮的,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我的心里被这浓浓的亲情感染着,快乐着。
乡下的新年真是令人终生难忘。
春节的专题作文2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专题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你们猜猜这是关于什么节日的诗歌呢?对了,这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写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过春节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驱车回到了爸爸的故乡——怀化过节。除夕之夜,快接近零点的时候,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烟花爆竹都搬到了楼下的空地上,一字儿排开,伴随着贺岁的钟声,我们先是放了一串长长的爆竹,据说这是为了“开财门”以迎接财神的到来,家家户户一起放,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吓得我和其他小朋友都赶紧捂住了耳朵。迎完了财神,我们便一个接一个地放起了烟花。有的烟花点燃后就会像火箭一样飞出去,然后在空中突然爆炸,“开”出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花”,把周围的人都吸引过来了。有的烟花爆炸后会炸出一个红色的降落伞,围观的小朋友们都你争我抢地去捡,捡到了的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欢呼雀跃,没有捡到的",虽然有些小小的失落,但是能够饱饱眼福也是很开心的。
除了燃放烟花爆竹,春节期间我们还去了贵州省自驾游,感受了贵州人们的春节习俗。这个春节真的是太好玩了。你喜不喜欢春节呢?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6)
——哲学的书籍3篇
哲学的书籍1
- 01-《希腊神话和传说》
作 者:[德]古斯塔夫·施瓦布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推荐指数:四星
内容简介|
在这本关于诸神和英雄的故事集中,蕴藏着许多西方哲学的源流。神祇被具化为有生命行为的实体,分作男女两种性别,以人类秉性行事。古希腊英雄们如泣如诉的命运悲剧,也在诸多故事里被反复演绎:
为人类盗火种而受罚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因向众神炫耀智慧而被罚反复推石头的西绪福斯的故事、为了摆脱骇人神谕努力挣扎却最终还是落入命运之手的俄狄浦斯的故事……还有诸多诞生于希腊神话中的哲学悖论,比如“阿基里斯是否追得上乌龟”的悖论、“忒休斯之船”的悖论等等,这是一本可以作为学习西方哲学的前餐尽兴咀嚼的故事书。
- 0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作 者:[美]托马斯·内格尔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推荐指数:四星
内容简介|
在这本小书和经典哲学入门书——罗素的《哲学的问题》中纠结许久,还是将这本书作为餐前甜点推荐给大家了。这本书通过多数人都曾困惑过的九个哲学问题,将读者带入思考中。这九个问题都可以被独立地理解,而不需要先有其他理论基础做铺垫。
它会让读者感到,要评估每一种要求、每一条论证和每一套理论,并且尝试判断它们是否可信,最终依赖于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非听命于权威。至于如何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内格尔的九个问题就是引导读者去探索哲学的`敲门砖。如果这本书读得你兴致盎然,不妨将罗素的那本书作为你的第二本哲学书,它会带你向哲学的汪洋更进一步。
- 03-《苏菲的世界》
作 者:[挪威] 乔斯坦·贾德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豆瓣评分:8.7
推荐指数:四星半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一部悬疑小说的姿态,借由少女苏菲的视角,为我们科普了西方哲学史的大致框架和体系。
它经常被推荐为学习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原因就在于作者使用了一个非学院派的视角切入,轻而易举地将读者带入对个体生命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继而引入西方哲学史上各位举足轻重的学者的论述。虽然本书也常被诟病说对每个哲学思想都走马观花,且缺乏理论之间的长短比较,但仍不失为一本引发读者学习哲学热情的好书。大家不妨将它当做学哲学的一本大型目录,借由阅读梳理一下西方哲学史的结构。
- 04-《哲学的故事》
作 者:[美] 威尔·杜兰特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评分:9.0
推荐指数:四星半
内容简介|
杜兰特这本书更像一本好读的历史小说,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地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哲学家们的故事。
从深度来说,较《苏菲的世界》更为深刻、严密,同时却又通俗易懂,不过作者并不企图面面俱到地将哲学史上所有的学者都收入囊中,仅围绕几位主要的哲学家展开。他以非常人性化的角度对他们的思辨进行了叙述与探讨,故事结构非常流畅且引人入胜,一个下午就能读完。
如果说《苏菲的世界》将西方哲学史的地图在我们眼前铺开,那么《哲学的故事》就是将哲学家的人设立了起来,让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入更深的书海中,想要了解他们、读懂他们。
- 05-《大问题》
作 者:罗伯特·所罗门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9.0
推荐指数:四星半
内容简介|
有了以上书籍的铺垫之后,可以考虑读一读所罗门的这本《大问题》。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学习哲学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堆砌知识的集邮,对于先人的思考结果,我们可以当做参照,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恐怕才能勉强算学有所成。
《大问题》将关于哲学的系统思维拆解开来,带我们去解析一门哲学的内部结构,每部分的讲解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哲学家的论述摘抄作为补充说明,逻辑顺畅、好读,让人废寝忘食。
好学的书友哟~,读了这些书还意犹未尽吗?对于哲学,曾有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哲学教授给过这张50本的入门书单,供你们参考好啦:
哲学的书籍2
1.《哲学要义:大学入门丛书》,叶秀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
2.《通向哲学的后楼梯》,[德]威廉·魏施德,李文潮译、叶秀山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3.《西方哲学史》(上下卷),[英]罗素,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4.《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 [挪]G希尔贝克,N伊耶,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5.《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1981年。
7.《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邓晓芒,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8.《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 色诺芬,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9.《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吴飞译疏,华夏出版社,2007年。
10.《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11.《理想国》,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12.《诗学》,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
13.《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14.《圣经》,中英对照(和合本·新国际版)标准本国际圣经协会出版,1998年。
15.《论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
16.《社会契约论:或政治权利的原理》,[法]卢梭,李*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
17.《爱弥尔:论教育》,[法]卢梭,李*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18.《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法]卢梭,李*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
19.《谈谈方法》,[法] 笛卡尔,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0.《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 [法] 帕斯卡尔 ,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21.《利维坦》,[英]霍布斯,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22.《*论》,[英]洛克,北京出版社,2007年。
23. 《休谟散文集》,[英]休谟,肖聿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4.《伦理学》, [荷]斯宾诺莎,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25.《斯宾诺莎读本》, [荷]斯宾诺莎著,洪汉鼎编《斯宾诺莎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26.《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27.《实用人类学》, [德]伊曼努尔康德,邓晓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叔本华论说文集》,[德]叔本华,范进、柯锦华、秦典华、孟庆时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
29.《宗教与科学》,[英]罗素,徐奕春、林国夫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
30.《西方的智慧》,[英]罗素,崔人元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31.《哲学问题》,[英]罗素,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32.《海德格尔》,[德]比梅尔,刘鑫、刘英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33.《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英]瑞蒙克,王宇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34.《爱的艺术》,[美]弗洛姆,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5.《逃避自由》,[美]弗洛姆,刘林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
36.《通往奴役之路》,[英]哈耶克,王明毅、冯兴元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7.《自我实现的人》,[美]马斯洛,许金声、刘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哲学的书籍3
38.《*哲学史》,冯友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9.《*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40.《美的历程》,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41.《*佛教哲学要义》(上下),方立天,*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
43.《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商务印书馆,2007年。
44. 《论语今读》,李泽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45. 《孟子》,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6. 《荀子》,孙安邦、马银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47.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邓晓芒、易中天,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 《六祖坛经》,徐文明注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中西文化比较类
49.《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邓晓芒,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7)
——孝心的专题作文3篇
孝心的专题作文1
除夕夜那天,大家都忙着准备团圆饭,我家也不例外。看见爸爸妈妈这么忙,这正是一个让我向他们展示我的孝心的一个机会,帮助他们干家务活,成为一个得力助手。
我可是随叫随到的,家长们一声叫道,我就立马出现在他们的眼前。这不,一声叫喊声来啦!外婆说道:"灿灿,现在你去帮我把这些盘子洗一遍,好让我装菜。" "得令嘞!"我欢快地应道。说罢,我便拿去盘子向水池走去。拿起一个盘子,打开水龙头,在水下冲了起来,睡觉冬天冷,我的手不一会儿就被冻得僵硬,等我洗完盘子, 我的手就被冻的没有知觉。我小心翼翼地端过去,才松了一口气。
没等我坐下,妈妈也在那里大声地叫道:"灿灿,拿洗碗布把桌子擦干净。"我应道:"哦!我知道了。"转身向厨房走去,拿来洗碗布,弯下腰,把桌子上的污迹认认真真地擦得一干二净,但我的腰早就开始*了,要一直起来就酸酸的,可真不舒服啊!
又帮着妈妈贴"福"字,一张张"福"字象征着我们家的幸福安康,在贴"福"字时,有一股暖意流淌在我的心中。
我东忙忙西忙忙,终于快完成了,看着桌子上的菜,我的肚子开始"咕噜噜"的叫了起来,嘴都快流出口水来了。
做了这些家务活,我才知道大人们多么辛苦,多么的累!冬天把手放在冷水里,都冻僵了,生了冻疮也不管,依然要洗衣服、洗菜、洗碗。他们的腰也成天弯着,习惯了之后,也不知道腰酸是什么滋味。
这一天干了这么多的活,我也很累,在吃年夜饭时,我简直是狼吞虎咽地吃,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大人们是多么累,我一定要多多分担他们的压力。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扩展8)
——舍得的哲学作文 (菁选3篇)
舍得的哲学作文1
舍与得,乃两个相对的概念。最初的“舍得”一词,出自《了凡四川》,传入*后,迅速与*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学。
世上的一切事务都是相对的,有舍才有得,要得必须舍。比如,一个人乘船过江,船上放满了半生得来的财宝,可船至江心要沉了,怎么办?只有一个选择:舍财宝,得性命!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猎人被饿狼穷追不舍,他们都有枪和沉重的黄金。但枪中都没有子弹。过一条河时,两人分开了。其中一人舍不得黄金和枪,结果倒下了;另一个舍弃了黄金和枪,与恶狼斗智斗勇,活了下来。舍弃身外之物,得生命。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己为公,舍贪婪得无忧,舍名利得清静,舍一切非分之想得脚踏实地做人……这都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
“舍得”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大家更多的是关注得到而很少去考虑舍弃。古人说过“欲取之,必先予之”。这种辩证思想,正是说了舍与得的关系。
你劳动,你要舍力气才能得收获;你学习,你要舍时间才能得知识;你经商,你要舍本钱才能得回报;你做官,你要舍安逸才能得一生辉煌。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名人,取得了留芳千古的功绩。他们都对“舍得”二字有把握和领悟。包括事物也是如此。蛇在蜕皮中长大,金在沙砾中掏出,树也要经过剪枝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处事的艺术。的确,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
舍得的哲学作文2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尽管人世间的事情都有那么的难以抉择,那么的难以*衡,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些事情时,我们还是要做一个抉择。这时候,是“舍”还是“得”一定会在我们的内心紧紧纠结,但我们应该要明白:“舍”是为了最后的“得”,而“得”的结果不一定是甜的,也不一定是美好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要学会放弃,学会舍得。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只有十七岁的男生,他本来在读高中,原来他的成绩特别的优秀,可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性格不合离婚后,便没有人管他,教育他,他就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对学习就不那么上心了。后来他的成绩直线下降,一落千丈,他就到网吧天天上网,泡在网吧室里,呆在那个虚拟的网络世界,认识了很多的人,在他认识的那些人中,有一个女孩子,与他的性格特别相投,因此,他愿意把自己从告诉别人的心事告诉这个女孩,而这个女孩也很善解人意,默默无闻的做他的聆听者,然后安慰他,开解他,鼓励他努力学习,重新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许是因为这个女孩子的善良,热情打动了他,所以他决定再也不到网吧去玩电子游戏,重新好好学习,将自己的成绩提升起来,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老师和亲人,更重要的是,不让帮助过自己的那个女孩失望。
由于他的基础打得很好,所以他落下的课程不多,他就通过自己不解努力学好每一门学科,重新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面对取舍时,应该学会“舍”,从而才会有更加来之不易,更加绚美得“得”。
故事中的那个男生,就是因为舍去了玩电子游戏,才得到了好成绩,也许有人会说,那样的故事都离我们好远好远,其实,我想说,这样的故事离我们很近很近。就像在学习上,只要我们舍去了放松、嬉戏、疯狂打闹的那些时间,然后用来学习,我们就会取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在学校经常听到这样怨天尤人的话语:“哎!想学好怎么就那么难?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其实,他们没有好好想想,为什么别人的成绩会比自己好?难道只是因为别人比自己聪明吗?不,不是,也许这占一部分,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别人付出了比自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汗水,当自己玩时,别人在学,是因为别人在学习和娱乐前面,更懂得是“舍”还是“得”。
人,应该要学会舍得,应该学会放弃,这样,成功的硕果才会更甜。
舍得的哲学作文3
舍舍弃,得得到,人生路漫漫,我们必须学会舍与得。舍得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精神境界。舍得需要智慧,需要勇气。
宋代词人苏东坡讨厌官场上的黑暗与险恶,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便舍*得清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她能成为一名作家,是因为她舍弃了与伙伴们玩耍的机会,休闲娱乐的时间才得今日之辉煌。
我们不能只得不舍,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一种舍。虽然它有代价,但人们在此方面付出时定能在彼方面得到数倍的回报。
黄继光胸口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为潜伏忍火烧,这些最可爱的人所付出的一条条宝贵鲜活的生命。他们生命的舍去重于泰山,得到的是祖国安全的保障,是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个人生命的舍比起这种得来微乎其微。
日常生活中的舍与得无处不在。学生们经常遭遇到的舍得是学校的选择,就读专业的选择。我们中学生面临的则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选择,为了国家用工的需要,我们有时必须舍弃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那些成名成家的人前半生,求功名,求建树,追求绚烂,是得的过程。后半生,需要急流勇退,放弃以前的一切执着,回归*淡,这是舍的过程。我国历史上舍得最漂亮、最潇洒、最动人、最不朽的莫过于陶渊明、朱希真,一篇《归去来兮》、《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将手边功名的舍弃是何等飘逸!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舍与得是一个不等式,二者不可兼得,解好这个不等式的唯一标准是:舍功名得安闲,舍*淡得超俗,舍小义得大义,舍小家得大家。
推荐访问:作文 哲学 数学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3篇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1 哲学数学专题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