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描写夏天诗3篇(范例推荐)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唐诗中描写夏天诗3篇(范例推荐)

2023-01-16 09:18: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1  1、《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中描写夏天诗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唐诗中描写夏天诗3篇(范例推荐)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1

  1、《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3、《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5、《首夏》【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虽留有馀态,

  脉脉防忧煎。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6、《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7、《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8、《夏日》【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

  不离一室中。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2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阅读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1)

——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3篇

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1

  一、蝉(虞世南)

  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六、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八、蜀道后期(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九、汾上惊秋(苏頲)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中抒情励志的绝句2

  一、鹿砦(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柳浪(王维)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三、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四、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五、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九、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李白)

  铲却君山好,*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十、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2)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3篇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1

  一、借助通感比喻,以形写声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如下诗句: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要写出琵琶声幽咽、滞涩 ,诗人将听觉与视觉相沟通,借助“冰下流泉”这样的视觉形象加以描摹。

  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如下诗句:

  芙蓉泣露香兰笑

  此句写箜篌乐声“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以形写声, “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乐声的欢快,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借助通感比喻,以形写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二、借助类比联想,以声写声

  如《琵琶行》中的如下诗句: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用银瓶乍破声和刀枪轰鸣声来比附琵琶声的陡然兴起和激昂飞越。

  又如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的如下诗句: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在这里用“万壑松”这一自然物的声响,突出了琴声的雄浑激越。

  三、借助叠音拟声,以声摹声

  如《琵琶行》中的如下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四句诗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四、借助动态过程,写其乐声变化

  四首诗,都借助动态过程,来表现音乐的丰富与变化。《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尤为细腻。这里仅举《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里由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写起,再到《霓裳》《六幺》的弹奏,写得极为具体。尤其是正始的演奏的动态过程,实在是妙绝:由落玉盘的大珠小珠,到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到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到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后到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描摹出琵琶乐曲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的过程,写出了琵琶音乐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的多样的魅力。

  五、借助想象传说,写其音乐美妙

  诗歌贵想象,描写音乐也如此,不仅如此,描写音乐的诗还融入了传说。

  如《李凭箜篌引》如下诗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三联可谓想象神奇,传说动人,极写音乐的动人与美妙。诗人驾驭着思维的骏马,在想象的原野上驰骋开来:那奇妙的音乐这时竟穿过天空中的凝聚的乌云,直上九霄,致使女娲娘娘当年采用五色石补过的那块天壁也为之震撼破裂,终于“石破天惊”,秋雨大作了!这是九天之上,接下来是深山大泽之中,李凭正在云雾缥缈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绝技,那位传说中最善于弹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为李凭的绝技所倾倒甘愿向他学习;甚至连江河海湖中的鱼龙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也乐不可支,以致它们当中的那些“老鱼瘦蛟”都不顾自己的年迈体弱,也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这是前两联,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后一联改用静物,作进一步想象: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六、侧面烘托,以感受或反应来写音乐效果

  如《 听颖师弹琴》中的如下诗句: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有的诗还善于使用典故来绘“情”绘“志”,侧面表现音乐的美。如《听蜀僧睿弹琴》中的如下诗句: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这里“客心洗流水”,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诗人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里借典故写诗人听得入迷,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

  七、多方描摹,综合表现

  可以说四首诗,都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而正面描写,又大多用了以形写声、以声写声的表现技巧。

  如《李凭箜篌引》中的如下诗句: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四句诗,前两句是正面描写,第一句用以声写声法,展示乐声的清脆和嘹亮;第二句用以形写声法,展现乐声圆润和曲调欢快;第三、四句用侧面烘托法,写其场面热烈和乐声的美妙。

  再如《听颖师弹琴》中的如下诗句: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第一、二句用摹拟声音法和以声写声法来表现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第三至六句用以形写声法来表现琴声骤然变得昂扬起来,接着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最后二句用侧面烘托法,写出琴声的优美动听。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3)

——唐诗中《鹿柴》的赏析3篇

唐诗中《鹿柴》的赏析1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赏析二: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4)

——描写中秋节的唐诗宋词3篇

描写中秋节的唐诗宋词1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描写中秋节的唐诗宋词2

  张九龄(678—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描写中秋节的唐诗宋词3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世称王司马,唐代诗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5)

——古诗中描写母爱的诗句3篇

古诗中描写母爱的诗句1

  1、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2、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7、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8、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9、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11、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2、顾我,复我。《诗经》

  13、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4、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15、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16、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17、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18、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2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1、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22、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4、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5、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26、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8、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9、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3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6)

——唐代描写夏天的诗3篇

唐代描写夏天的诗1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唐代描写夏天的诗2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7)

——形容夏天的唐诗 (菁选2篇)

形容夏天的唐诗1

  唐代: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形容夏天的唐诗2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3篇(扩展8)

——诗中描写物的句子

诗中描写物的句子1

1、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2、仰首望上去,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灿烂地做着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悬崖峭壁奇石怪垒的身架,更是把人们所有的崇敬和赞叹都写在了高处。

3、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4、炎炎的太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红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地面着火了,反射出油一般在沸煎的火焰来。蒸腾,窒塞,酷烈,奇闷,简直要使人们底细胞与纤维,由颤抖而炸裂了。

5、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6、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7、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8、田野里,美在那里跳舞!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绿精灵在跳舞。转眼秋天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层层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躯,仿佛一个个黄精灵在舞蹈。

10、秋天已到,虽然还未在福州感受到这般凉意,但是却不免会思念起家乡的秋天,这时候我窗前的梧桐树是不是已经穿上金黄的外套?放几张秋天的景色图片和几句古人描写秋天的诗词,权当抒发自己的思念。

11、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12、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13、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14、我喜欢,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冬天可快乐地打雪仗。我喜欢,我喜欢鹅毛大雪的冬天。因为冬雪是那么赏心悦目。冬天给人们带来特别的惊喜,北国风光是那么吸引游客。人们在雪地里尽情地划着雪橇,欢乐的笑声响彻云霄。

15、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16、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沙沙沙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

17、旭日东升,灰蒙蒙的雾似在不停地滚动,我在操场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人头:一个两个三个……操场上逐渐热闹起来。瞧,那边走来了一位老教师,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向他行队礼,老教师笑容满面地点头微笑……


推荐访问:描写 夏天 唐诗中 唐诗中描写夏天诗3篇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1 唐诗中描写夏天的诗1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