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11篇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作为新闻单位,广播电视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20____年上半年,我们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荧屏育人的作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切实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净化荧屏、创作精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净化荧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未成年人模仿性强,广播电视节目的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小看。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产品的播出,做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影片、电视剧、广播剧的展播,让健康的文化成为广播电视的主旋律。
1、多渠道组织片源,在广播剧、影视剧的采购、调剂中优先考虑青少年,注重采购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童话类、益智类节目并合理安排播出时段,让优秀的影视节目成为未成年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有效载体。
2、加强影视剧审查。组织专人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影视节目进行审查,对涉及凶杀、暴力、色情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节目严格把关,杜绝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内容,坚持守土有责,自觉抵制低俗之风和影视剧中的不健康内容。
3、在自办的新闻和专题节目中尊重未成年人人格,保障未成人合法权益,不披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不公开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
二、丰富节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教育引导作用。
作为公众媒体,广播电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重要,我们把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办精、办活、办好青少年节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特殊的教育作用。
1、努力克服资金、技术等困难,上半年投资10万元做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落地、覆盖工作,为全区青少年收看优秀电视节目提供了方便。
2、加强优秀影视、广播剧的创作生产。在前年儿童短剧《哎哟,乖乖》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短篇奖和去年获第22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的基础上,继续创作少儿题材的广播剧《抱抱我,妈妈!》。该广播剧从少儿角度反映##区“代理妈妈”的事迹,目前,已完成剧本初稿并请有关专家进行了第一次审稿。作品努力争取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
3、办好广播电视中所有青少年节目。广播节目中,我们与团区委合作,开办了《维权在行动》广播专题节目。通过身边的事例、儿童的视角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还开办了《小鬼当家》,每晚5:30-6:00播出半小时,节目以热线方式吸引少年儿童参加,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形式多样的游戏,寓教于乐。在电视节目中,我们与妇联、教委合作,每半月联办一期电视专题节目《阳光节拍》。我们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节目的质量,精心策划选题,认真组织采访,努力提高收听收看率。
4、利用电台覆盖面广、传输快的特点,在暑期举办《欢乐家庭大奖赛》。通过节目,面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
5、充分发挥本单位优势,做好青少年教育引导工作。利用主持人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各学校举办少儿主持人培训班,对中小学生的主持艺术和普通话进行义务辅导。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2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对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学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头脑清思路明,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时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教书育人,爱严勤相伴与法律法规同行,多方运作方法切实。法律法规沐浴着学校的阳光雨露,绽开了光彩耀人的法律法规之花。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根据中心校通知精神,我们建立了法制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讲清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的具体要求,提高了大家的认识。
二、开展活动,丰富多彩。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班级都出刊了法制宣传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了法制教育专题节目,宣传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的重大意义、内容、方法、步骤。广大师生一致表示:一定要以法制宣传月为契机,认真学法,严格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召开主题班会、队会,学生受教育。为了开好主题班队会,我们挑选了三年级老师先做了一节示范课,之后全校铺开。师生共同努力,设计好一节法制班队会。会后,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写在日记上,使每名学生都受到很大的教育。
3、学科渗透,潜移默化。各科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材特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强调,要以法制宣传月为契机,上好法制课。例如,在三年级第三课《我们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第一节《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教学后,学生都高兴地说,这回我知道压岁钱属于我个人的合法财产了,以后,爸爸再随便把钱要去打麻将,我可不能给他了。可见,学生掌握了法律知识,就会用做维护自身的权益了。
4、征文比赛、手抄报展评,增长才能。我们在36年级学生中搞了法制征文比赛和手抄报展评活动,学生深受鼓舞,深化了法制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三、方法得当,促进前行
深入推进法律法规进校园,让法律法规服务于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与法律法规同行,拉动学校工作的前行。
1、进行有的放矢的法制教育。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接受教育快的特点,我们在教育内容上进行一些常识性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启蒙教育。结合法制挂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启蒙教育,采取讲故事、表演舞蹈、编创儿歌童谣等形式,寓法律法规教育与直观形象的活动中;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想不稳定、具有可塑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进行切实的施教,采取专题讲座、知识小问答、知识测试等形式,并充分利用隔周的法制教育课时间,对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并要求学生把主要内容记写在专用的法律法规笔记本上,号召学生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达到学以致用;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六个一”活动,即每周学一条法制小常识,每月出一期法制手抄报,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知识测试,每月进行一次法制主题班队会,每班收集一本法制教育手册,每班的园地必须有一个版块是法制教育内容。
总之,由于我校高度重视师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重点,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组织到位、计划到位、实施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间从没有发生过法律纠纷,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一定会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法律法规的种子一定会在我校的沃土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3
一、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开展座谈交流5次,我们对辖区内及周边兄弟单位的法治建设和法治实施情况进行了摸查,发现随着普法的不断深入推进,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普法征程已经走到了“六五”,屈指一算都30年了。人们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提升了,但往往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的多,能真真领会其内涵和实质的少。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执法不畅”。一些行政法规不明确,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一些部门职能划分不科学,造成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冲突。专门的普法宣传部门对政府其他部门职能或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在各自组织的普法活动或者执法行为中,会因为缺乏了解和必要的沟通,造成法律知识的长短脚也容易导致执法不畅。
2.执法人员责任感不强,导致“执法不严”。行政执法队伍中,存在“乱作为”和“不作为”两种现象。一部分“过于胆大”的机关工作人员为一己私利铤而走险,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规违法,办“关系案、人情案”。另一部分“过于胆小”的执法人员缺少担当,产生逃避心理和畏难情绪,不敢严格执法,不愿主动执法,行政不作为。
3.执法过程规范性不够,导致“执法不准”。一是制度不够完善,对执法过程的细节规定不具体,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对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有的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满足于自己的经验做法,不重视对执法规范和制度的学习,对新的规章制度不学习、不了解、不掌握,导致执法过程合理却不合法。
(二)公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证据意识不足,法律信仰不够,导致“不信法”。一方面,公民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忽视对证据的保留,很多纠纷都由于证据的缺失而无法顺利解决。例如用人单位仍较少主动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买卖行为中行为人也没有索要票据的意识等。另一方面,公民亲历执法全过程较少。在法律的执行监督方面,绝大部分人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人们偏向盲目相信电视媒体、网络新闻,反而对于司法、执法部门不信任。
2.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较片面和浅显,导致“不懂法”。其一,学法内容片面化。调查中发现,人们对涉及日常生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法》等比较熟悉,而对与自身基本权利相关的《宪法》等不了解;同样,工作人员在进行宣传时,也侧重对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而全民普法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其二,对法律知识浅尝辄止。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公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甚至不少群众将全国法制宣传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混淆。
3.“知”“行”脱节,法律流于形式,导致“不用法”。目前人们能做到知法、守法,也笼统地知道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对具体的权益以及如何运用法律却知之胜少。在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游贩与城管捉迷藏的现象,也存在占道经营,看到城管来了就赶紧收掉的问题,在利益面前,真正从认识到行为上严格守法,在经营户中还比较少见。
二、产生的原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认真梳理分析,认为基层在法治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官员干部的法治意识比较淡薄,群众知法一知半解而不懂法,没有真正认识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深刻内涵。原因如下:
(一)宣传内容泛化,针对性不足。法制宣传中还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公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甚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往深层次去思考本单位究竟应该宣传什么法律,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往往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做样子,喊喊号子。扎扎实实搞形式,认认真真做样子。
(二)执法力度不够,法律权威不足。一是部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存在不同制度的内容发生冲突的现象。二是各类执法部门之间缺少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三是执法人员人数较少,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素养。
(三)法律信仰缺失,守法意识不足。当今社会,不管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群众,法律至上的意识还不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映还是寻找自己的关系网,依靠私力解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的自觉性还不够强,用权办事打“擦边球”的传统思维仍然没有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分层级进行普法。1.宣传主体要立体。建立纵向从中央到省市,省市至区县,区县至镇街,镇街至村居及横向由各个涉事部门的法制宣传机构,再引入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个人等多种主体,形成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模式。2.普法内容要纵深。普法内容既要突出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法,也要兼顾其他基本法。法治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本意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让老百姓有证据意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后的补救办法,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3.宣传方式要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现行的法治宣传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公民被动接受的模式,方法单一,流于形式,鲜活度不够,不易为广大公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进和创新本区普法的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采取领导时时讲法、干部群众示法、法官以案说法、设立法律常态咨询点、法治微讲堂、法治夜校、巡回调解室、律师讲法以及法治文艺专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例如,2011年8月,九龙坡法院白市驿法庭深入石板镇天池村办公室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胡某诉被告王某赡养纠纷一案,石板镇各村(居)书记、主任、综治专干10余名和近百名群众顶着烈日旁听了此案。审判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当庭宣判,原被告双方均当庭表示不上诉。在审理案件的同时作了大范围的法制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LED、微信微博等新煤体的作用。在网络、广播站建立活动平台,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答疑解惑,出谋划策。让群众在遇到事情时知道向何处寻求帮助。当前,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开制度、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开制度、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201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带着微博去执行”活动。通过微博真实记录执行工作的过程,公开各种执行措施,和网友一起体会执行法官的困难与艰辛。人民法院报将与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联动,中国法院网同时开辟专栏进行图文和视频报道。4.宣传对象分层级。一是根据年龄区分。要结合各个年龄阶层的特征进行宣传。对25岁以下的群体注重学校的法制教育;25-40岁年龄段公民,应该侧重对法条的深入解读,调动他们对法律的思考积极性;40岁以上的的公民,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经历,遇到的法制问题相对较多,但是习惯用情、理代替法律处理问题,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根据职业区分。例如,行政执法人员应着着重学习依法行政,用法律来指导工作;外出务工人员应熟悉《劳动法》及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二)上下联动,多头协作,保证法律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制度的完整性。一要保证系统性。各部门在制定各自领域的法规制度时,必须清楚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已生效的法律法规,防止想到之间矛盾,出现同一案由阴阳判决的现象,保证法律制度的整体性。二要保证连贯性。慎重出台、修改制度,杜绝朝令夕改、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现象,提升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严格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保障新出台制度的合法性与连续性。其次要保证法律的实效性。法治实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良法,二是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要将法律落到实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最后要保证部门的协调性。一要加强配合。上下级部门、同级各部门之间要协作、联动,在各自的领域里落实法律。例如市政监察大队要对游摊进行综合整治,公安部门要监督群众对交通法规的遵守等,涉及到自身的职责时,要主动配合,确保事情得以完满的解决。二要加强整合。可借鉴浙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的做法,整合全区相关执法机构和职责,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壮大法律工作者队伍,提高法律素养。一是以法律人才为主体,体现专业性。积极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吸收各界的优秀法律人才,组建不同的法律队伍,建立法律人才资源库,让群众在知法的同时,还知道如何用法。二是以基层干部为补充,凸显广泛性。普法的薄弱区域仍在经济欠发达、信息较闭塞的乡村,因此对基层干部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要发挥基层组织推进全民守法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镇街、村社干部直接同群众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公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公民对法律功能和价值的评判。他们与老百姓联系也最紧密,他们的法律知识更重要,有计划地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的民主法治教育,以保证民主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让法律走向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里,记在老百姓心里。
(四)引导全民参与,增强法治信仰。一是要对媒体人进行法律武装。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要不断增强网络媒体平台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在筛选信息时,注重合法性,尽量避免网络暴民的出现。二是司法、执法要进一步公开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司法调解、听证、涉诉信访等法律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行政,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广开群众接触执法信息的途径,充分发挥群众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加强党政机关的领导和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到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拉近公民与法律的距离。只有让群众真切地领会到法律在身边,真正的在发挥作用,公正地在维护他们的权益,才能让大家信仰法律,从而守法、用法。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4
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宪法、监察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监督执纪的工作权限、规则和程序,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市纪委监委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情况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三化”建设重点和任务,按照《关于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的通知》要求,围绕“工作机制规范化、办案安全规范化、涉案款物规范化、树立法治思维、强化法治约束、深化法治治理、文书档案正规化、队伍建设正规化”等方面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把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贯穿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成效
(一)规范化建设
1.工作机制规范化。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聚焦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党纪法规,健全完善案件审理、问题线索分办、催办等3项制度机制,规范信访接待流程,落实信访举报首问负责制、信访反馈制度、信访批办等4项制度。把执行制度贯穿在日常的管理和调度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批评和纠正。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执行相关制度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的及时谈话提醒,切实提高党纪党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
2.办案安全规范化。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筑牢办案安全“生命线”,各案件承办部门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把办案安全摆在审查调查工作首要位置,开展安全自查和风险隐患排查*次,建立健全办案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守住安全底线。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谈话、留置安全措施,规范审查调查措施,做实做透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对“走读式”谈话监控录像进行回看,扎实做好“走读式”谈话安全监管工作,推动审查调查安全工作体系的建立。2021年全年市纪委监委谈话间使用*次,无安全事故发生。
3.涉案款物规范化。严格执行《*市纪检监察机关自办案件涉案财物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涉案款物的管理依纪依法、准确及时、保管妥善、处置合规、手续完备,案件承办人与保管人相分离、承办部门与保管部门各司其职。各部门按规定将涉案财物信息及时录入管理平台,确保涉案财物来源清晰、去向明了、管理规范、监督有力、阳光透明。所有涉案财物由委机关统一保管,各部门无自行设置银行账户或场所,无私存、私放涉案款物情形。
(二)法治化建设
1.树立法治思维。一是思想源头清淤。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宪法、监察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监督执纪的工作权限、规则和程序,不断提升法治思维和纪法思维,夯实履职尽责的法治理论基础。二是纪法衔接顺畅。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严格遵守监督执纪权限、程序和规则,有效管控风险。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机关线索受理、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批、审查调查、移送审理、案卷归档等10余项工作程序。三是工作合力凝聚。健全与司法机关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线索双向移送机制以及线索核查结果反馈机制,规范移送审查起诉、退回补充调查等程序,按照程序将涉嫌犯罪*人移送检察机关,持续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
2.强化法治约束。一是鲜明导向立志。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通过分解权力、互相制约,建立监督执纪、审查调查、案件监督管理和案件审理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体制,以职权分设强化权力制约、以风险排查切断违规通道、以建章立制推动长效监管,强化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二是监督管理有序。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政治督查,推动内部监督考核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组织警示教育*次,深入剖析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典型案例,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三是规矩意识加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守纪检监察权力边界,保持内部高压态势,坚决防止“灯下黑”,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
3.深化法治治理。一是靶向治疗精准。充分发挥案件查办治本作用,对涉及政法、住建、人社等系统的10个典型案件开展以案促改,共排查廉政风险点*个,督促完善和制定相关制度*项,把以案促改作为推进“不能腐”机制的关键之举。二是自查自纠透彻。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份,涉及问题*个,督促建立完善机制*,要求各*、街道党(工)委及有关单位针对案件查办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切实做到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廉政风险点找不准不放过、防控措施不过硬不放过、成效不显著不放过。三是跟踪问效及时。通过认真剖析案件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案件研讨*次,剖析案发原因,研究案发规律,充分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这一有力武器,建立了归口管理、公开送达、跟踪回访、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位一体”工作机制,真正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类”的综合效果。
(三)正规化建设
1.文书档案正规化。一是参照标准规范。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相关要求,参照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关于加强和规范公文处理相关规定,制定并印发《*市纪委监委相关公文处理办法》。二是程序步骤合规。根据隶属关系、职权范围和公文种类确定公文的行文规则和文种使用;收文做到准确、及时、保密、安全;发文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公文形式、发文字号按适用范围、形式进行发布;公文印刷、发放和报送流程规范,责任明确,注重时效。三是档案管理有序。建立健全文书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制度,按照“专人管理、集中统一”的要求实行承办人立卷制度,由审理室协助规范案卷的装订,做到谁办案谁立卷、案结卷成,同时接受档案室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2.队伍建设正规化。一是学习效果显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开展“苦练内功百日攻坚行动”,组织专题培训*期,清风课堂*期,业务测试*次,持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二是思想动态固牢。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次。及时掌握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研究分析纪检监察干部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榜样力量推动。以“百千万人才工程”为载体,在干部培养、培训、提质方面下功夫,2021年全市共有*名同志被评为执纪监察尖兵,*名同志被评为执纪监察合格人员。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计划为主线,开展专题培训*期,清风课堂*期,业务测试*次,案件研讨*次,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专业化能力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二、存在问题
(一)规范化建设方面
一是工作体制机制存在薄弱点。“四项监督”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部分镇办纪委监委谈话间建设不规范。有的镇办谈话间没有设在一楼,谈话间里部分设计和设备不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优化设计不够。
(二)法治化建设方面
一是监督方式不全面。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二是基层纪检业务法治观念薄弱。乡镇纪委在案件查处中实践经验不足,存在证据采集不规范,定性不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查办案件的质量。
(三)正规化建设方面
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还不够高,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机关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纪检监察干部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的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制度流于形式,有的缺乏大局意识,视野不够开阔,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三、整改措施
(一)“加压奋进”聚合力,着力打破思想樊笼。破除“单打独斗”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四项监督”,使各部门、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二)“减少虚功”挖潜力,着力发挥帮带作用。通过集中业务培训、点对点指导、以案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纪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参与具体案件查办、信访处置、案件监督管理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一对一传帮带、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授技巧”,不仅培训党纪法规、办案程序、办案技巧、方式方法等业务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思维方式和历练工作作风,有效解决业务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
(三)“乘势而上”激活力,着力探索监督方法。一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二是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三是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
(四)“除旧更新”升实力,着力压实安全责任。一是统一硬件标准。每个谈话室都必须为一间专用办公用房,设在办公大楼一楼,不得与其它业务的办公场所混用。谈话室的设计和门牌、桌椅和桌签等室内制度牌的规格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谈话间建设,配备必要的专用电脑、打印机和文件资料柜等相应配套办公设施,及时更新现有旧设备和无法使用设备。二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稳”的内涵,突出强化“进”的措施,进一步严实安全责任意识,使基层纪检监察谈话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
(五)“积少成多”提能力,着力提高培训实效。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教育,拓展学习领域,突出培训重点,夯实理论基础,解决好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敏感性的问题。充分发挥不同渠道在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坚持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在抓好日常学习培训的同时,积极采取“送”出去的办法,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六)“和衷共济”同戮力,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一是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实、做细、做深、做出成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宗旨意识。二是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活动,及时了解和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5
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及省上实施意见要求,明确市级层面执法主体牵头单位。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市金融工作局关于2022年度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是全面依法治市巩固深化年。市金融工作局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XX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法治思想,对照《法治XX建设规划(2021-2025年)》《XX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XX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行权谋事、便民惠民,着力打造法治机关,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满意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一)贯彻法治思想。
组织干部职工通过“XXX”学习平台,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扎实做好_______工作。积极参加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辅导报告会等,推动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坚持会前集中学法。
把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法内容,每年组织6次以上中心组集体学习活动,突出学法实效。制定局机关《2022年学法计划》,把学习法律放在首位,每月开展1次会前集中学法和自学学法。重点学习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大及XX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宪法》《证券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开展一把手年终述法活动,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领导干部法治工作情况作为个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按时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干部职工参加XX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学法考法及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
(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围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精心组织“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以法律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剖析、风险警示教育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非法集资的违法性、危害性及其表现形式等。扎实开展“七进”活动和领导干部送法下乡活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积极向《XX法治网站》《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简报》《XX日报》“法治栏目”等推送信息。
二、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机关
(一)规范文件制发程序。
按照《XX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落实由市金融工作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公平性审查、上会审定、备案等程序,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达到100%。强化规范性文件出台后的政策解读和执行情况的跟踪指导,落实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清理、修改、废止。
(二)忠实履行法定职能。
认真梳理金融领域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划清权责边界,全面实行政府机关权责清单制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行政决策程序,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敏感事项公开决策。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完善决策过程及记录和材料归档。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继续聘用机关法律顾问,落实1名公职律师,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政策咨询、纠纷调处等工作的作用。
(三)打造法治营商环境。
扎实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深化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学习《保密法》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做好保密机要工作,坚决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应用好“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探索建立政务失信记录制度,杜绝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领域的政府失信行为。积极参与全市第四批“一优十佳”法治示范创建评比。
三、运用法治手段,推动积案化解
(一)扎实推进积案攻坚。
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及省上实施意见要求,明确市级层面执法主体牵头单位。开展非法集资领域执法培训。以司法机关独立办案和行政机关依法配合相结合,坚持3年以上非法集资积案“五个一”处置原则,明确结案时限,加快案件推进。同步加快涉案资产的清收工作,采取司法拍卖和资产盘活相结合方式,最大程度保障集资参与人合法权益,探索刑民同步,加快易贬资产处置,提高处置效能,力争年内非法集资存量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充分利用“天警”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建立社会立体化防控模式,争取将系统权限下放到各县区,扩大监测预警覆盖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好属地非法集资利益受损群体稳控工作,对重点风险隐患逐一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制、动态化管理。完善涉非涉稳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全力推广引入利益受损人员代表参与案件处置工作模式,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多渠道多手段做好非法集资利益受损群众的释法说理工作。
(三)抓好金融乱象整治。
探索金融乱象联动执法机制,通过行政化解、行政处置“打早打小”。压紧压实各县区、行业主监管部门责任,加大房地产、养老、投资管理、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整治力度。结合平安建设、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等,严厉打击“高利贷”“套路贷”“校园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运用大数据优势,对可疑资金、非法广告进行检测,集中清理一批涉金融非法广告宣传,守护金融安全,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强化监督管理,夯实法治根基
(一)提升监管质效。
贯彻落实《XX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XX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督促辖区做好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等交易场所日常监管,力促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化发展。开展地方金融组织行业评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失联”“空壳”组织,引导其自愿注销退出行业。支持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强,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提升服务小微企业、“三农”质量。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全部接入人行征信系统,探索建立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业务良性持续发展。
(二)推进政务公开。
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及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局机关网站等载体上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深化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加强涉金融类舆情监测和处置回应,完善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提高热点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运维好局机关网站,严格执行信息“三审”制度,打造高水平金融宣传阵地。
(三)突出行政监督。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高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按时办复率、满意率达100%。完善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做好来信来访登记、报告、转办等工作,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初几年的关键时刻,党的__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庄严命题,并将其写入宪法。这不仅是_同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贫穷与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实信用等属性,必然从客观上要求法治。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否则就会成为无政府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实施市场经济法律,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否则,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倾向就会滋生蔓延,如投机倒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直至权钱交易,_现象猖獗。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要求按国际经贸和民商事领域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办事。而这些惯例和通行规则已成为各成员国制定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因此中国的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法律还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这样才能平等地参与竞争,不至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判罚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说,没有依法治国,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就不可能有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持续、协调、高速的增长。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4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联,休戚相关。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_同志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选进国家机关作公仆;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公务人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才能通过法定程序真正保证国家对重大问题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时获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在中国落实,都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缔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不能想象,社会主义不是文明的,是野蛮的;不是进步的,是落后的;不是发达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社会能够全面进步,就需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荡涤利己主义的浊水;培植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无序状态;繁荣催人奋进的文学艺术,扫除精神垃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击和取缔腐朽没落的吸毒贩毒,卖__娼,拐卖妇女儿童活动,这一切都需要加强法治。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今天,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他们在政治上对我们搞_、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西化、分化;在国内,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有稳定性、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变动而变动,不会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有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个人意志很容易左右党和国家的决策。一旦掌握党和国家权力的个人认识发生错误,就很容易演变成决策错误,整个国家也将走向误区。那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听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_就是在这种治国方式下发生的社会_和民族灾难。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法治,就难以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没有法治,就难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容易出现社会_。所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7
依法治国重要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公民法治意识的强弱,法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一要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二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的模范,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三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8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一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时代在不断的进步,每个时代都拥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新时代下“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而一成不变的法律法规不足以满足社会快速的发展。新时代会出现新问题和新挑战,所以,国家在实行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实行原有法律时遇到的问题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法律是国维持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王安石的《周公》中有这样一句话:“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因此,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法律法规就像一把尺子,让党员干部日常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始终坚持“打铁还是自身硬”的态度,要利用好法律法规这把尺子,正衣冠,拂尘埃,时刻鞭策自己,时刻警醒自己。党员干部拥有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这些信任应该让他们更清楚肩膀上责任的重量,不仅要做到执纪执法相统一,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做到“零容忍”,廉洁执法从政,更要在政治立场上坚定立场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坚定党的“四个信念”,坚决守牢自己的法律底线,在保持一颗公正的心的同时,还要懂得持之以恒。
同时,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运用法律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身法律素养,将法律意识潜移默化到日常的思想和行为中,从而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面对诱惑时坚定原则、捍卫法律底线。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9
2022年,*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第*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
2021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加快建设“五个*”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市委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政府、市中院、市检察院工作情况汇报,支持本级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加强监督。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讲座专题学习研讨习近平法治思想。召开依法治市委员会,听取法治政府工作报告,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二是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年度目标和任务。召开“三联三解”助法治联席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督促、同奖惩。积极开展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市依法创新房企破产和解模式》入选2021年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单项候选项目。三是压紧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方案》,开展年度述法工作。市级领导带队对一县三区及12家市直重点执法单位开展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情况督察,确保职责任务落地见效。制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
二、坚持改革创新,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一是健全权责清单制度。出台《关于开展全市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年度集中调整工作的通知》,动态公布市级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2021年版本。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市2021年度市直单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率先推出“歇业制”工作规范,更好保护市场主体;推行“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步注销制度,将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市各部门完成事中事后综合监管随机抽查5*次,检查企业4705户次。强化企业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提高企业监管智能化水平。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常态化参加企业家沙龙活动6场,收集问题建议72条。研究制定营商环境提升举措117条,创新开展招投标代理五星级管理,工程项目流标率下降至0.67%。全市四级“全程网办”事项达44574项,网办率达99.83%。开展“送法进万企”和“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撰写法治体检报告,梳理法律风险点,提出预防风险、解决纠纷的意见建议1593条。
三、健全制度保障,依法行政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统筹安排地方性法规规章工作,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协同性。出台《关于加强行政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充分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全市立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率达100%。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围绕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出台《*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市建筑装饰装修条例》,起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开展《*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市物业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推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文件审查力度。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梳理印制《合法性审查、备案工作制度汇编》,提高规范性文件审查质效。全年向省政府备案规范性文件33件,按期报备率、准确率达100%。四是开展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废止《*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修改《*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试行)》,废止规范性文件529件。
四、规范行政程序,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根据决策内容,邀请部门负责同志、公众代表、法律顾问等列席政府常务会议,重大决策事项集体讨论率达100%。二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定并公示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明确重大行政决策范围。聚焦“五群十链”等重点工作,对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件,做到应审尽审。三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大法律顾问参与市政府常务会议题审查力度,全年提供法律方面的意见建议*余条,为参会领导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参与市领导处置各类涉法事务*次;审查修改各类政府合同、协议及其他法律文书*件。
五、完善工作体系,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规范。一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在全省交通领域率先自主研发案件自助处理系统,为当事人实现从“来回跑”到“零跑腿”。强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建立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制度,市场、交通领域减轻行政处罚23件,免于处罚6件。我市“数字治超”智慧监管经验被国务院简报采用。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统一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培训、年审管理,举办全市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班,组织全市580人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前列。提高执法案卷、文书规范化水平,组织开展“六大领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我市2卷获评全省优秀案卷。三是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定期召开公、检、执法单位联席会议,加强协同合作,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化、案情通报常态化、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规范化,全年移送案件*件*人,立案侦查*件*人。
六、精准系统施策,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化解。一是深化调解工作。率先出台《*市行政调解办法》,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百姓说事点”460个,“一杯茶调解法”多次被中央媒体宣传报道,*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纠纷*件,调解成功率达*%。二是优化法律服务。全年受理法援案件*件、仲裁案件447件,办理公证*件、司法鉴定案件*件。整合“工会+司法+律协”资源,协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和职工维权难题。三是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发挥行政裁决化解民事纠纷的“分流阀”作用,建立行政裁决事项清单并进行公布。四是坚持依法治理信访。聚焦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压实化解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方法手段,全年化解上级交办重点信访事项*件,重复来信同比下降*%,重复网上投诉同比下降*%。五是提升复议质效。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开展“复议为民促和谐”专项行动,全年办理复议案件*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六是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健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在全国首创“无讼机关”建设,推动诉源治理,试点单位行政诉讼案件同比减少*%。出台《*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监督考核规定》,实现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全年办理行政诉讼案件*件。
七、持续多向发力,行政权力监督公开透明。一是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件,办结率*%。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未发生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和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情况。二是主动强化内部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督察督办,对*个项目进行专项调查审计,对*名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全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条,办理依申请公开*件。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发布政策文字解读*篇,图片解读*篇。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稳步推进居务、村务公开事项清单编制工作。
八、创新科技支撑,数字法治政府加快建设。一是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政务服务评价国家标准,畅通评价渠道,全省唯一入选政务服务评价国家标准试点城市。持续完善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功能,访问量突破*万人次,办件量达*万余件。二是优化“互联网+监管”。优化提升监管事项清单认领和实施清单编制,全市目录清单认领率和实施清单编制率达*%。广泛采集监管行为数据,监管行为覆盖率达*%。及时处理国家及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下发的风险预警信号,实现风险预警线索*%处置。三是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创新“互联网+”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运用,贯通市、县(区)、镇(街道)、社区四级架构,编制2021年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清单,建成智慧社区10个。
2021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法治队伍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2年,*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第*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谋篇布局,法治政府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围绕《*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的目标任务,按照五年规划的工作安排,制定年度工作清单,常态化进行督促指导。及早谋划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创新总结经验做法,力争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在全省有位次。二是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履职尽责持续有力有为。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等要求,督促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各项任务逐条逐项加以落实,切实扛起本区域本部门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三是夯实制度保障,政府行政决策持续提质提效。全面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提升目录编制的科学性。严格遵循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畅通公开征求意见渠道,确保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实行专家论证;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决策事项实行风险评估。四是加强素能培训,法治建设能力持续强化优化。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举办全市法治建设能力培训班、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培训班,举办各领域法治队伍专业性业务性培训班,多维度提升法治队伍的素质能力。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10
一、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扣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以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社区居民普法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依法治理,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切实保障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不断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和依法管理的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二、落实任务
加强法治建设宏观决策。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民主权利。以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为重点,培育民主意识,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扩大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满足群众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管理的民主愿望。完善政府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和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接受人民群众严格监督的政府业绩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
推进社会保障覆盖不同利益群体。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就业率。
加大定纷止争、利益协调力度。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组织作用,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上形成合力。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矛盾,息止纠纷。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政府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力提升公众安全感。深化平安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大防控”机制,健全群防群治网络。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x教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和政法工作运行机制。
三、完成措施
1、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制度机制。贯彻完善并落实领导干部、居民、青少年学法制度,鼓励和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支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载体。整合各类宣传力量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推进法律进学校,打造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和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宣传与城郊文化有机结合的新途径,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
3、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落实重大事项的决策前论证制、决策中票决制、决策后责任制,完善重大决策调研、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和合法性评价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文化管理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等领域的综合执法试点。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依法行政长效机制。深化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构建社区统一领导,居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动员和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法治社区活动。在各社区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
关于法治的思考与感悟篇11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推荐访问:法治 感悟 思考 对法治的思考 法治思维感悟 关于法治感想 对法治思维与法治观念的感受 法治思维的心得体会 法治论感想 法治思考与体会 法治的感悟和理解 对于法治的感想 对法治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