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专题党课讲稿:乡村振兴战略解读【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专题党课讲稿: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与会代表,都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
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战略上开始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五小部分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强调了2018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有“五句话、二十个字”,重点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抓手。
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工业的发展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早期像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来自于对别国的掠夺之外)的工业发展走的都是这样一条道路——工业发展靠从农业中汲取资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也采取了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转折点就是新世纪。如果从一个重大事件来看,这个事件就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9月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第一个趋向,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刚才讲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除了极少数靠掠夺积累资本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工业的资金都来自于农业。第二个趋向,即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那么,“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是指什么程度呢?在理论界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就是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基本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工业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不再需要从农业中汲取资金了。当然,农业因为长期为工业提供资金,也已经疲惫不堪了,需要工业为其“输血”。在“两个趋向”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
那么,2003年、2004年是什么情况呢?从教育方面看,还有一些农村的教育是农民办的,包括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经费,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筹集的,当时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从医疗方面看,2004年,接近80%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20%的农村居民有医疗保障,这个保障来自于哪里?主要是东部地区,就是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完全取消的一些地区,但是这种保障也是非常低水平的。因此,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受农民的欢迎,截至2007年9月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85.5%,参加农民近7.26亿人,参合率达86%,2008年6月已经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
2005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具体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有区别的,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对农业减免税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4年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5年12月24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纳税了,这是一个大喜讯。2006年1月1日,为了纪念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个日子,河北农民王三妮自筹资金铸造了一个鼎,并起名为“告别田赋鼎”,这也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喜悦。
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实行了“四大补贴”政策,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虽然现在已经对“四大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但当时实施“四大补贴”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深受农民欢迎。第一个是良种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4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推开的。现在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都实施了良种补贴。第二个是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这个补贴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按照农民承包的土地亩数面积计算。第三个是农机购置补贴,就是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这一补贴最初大体上补贴三分之一,后来变成定额补贴。第四个是农资综合补贴,这项补贴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各种原料成本开始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也开始涨价。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享受的好处由于涨价而消除了不少,因此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予了补贴,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除了实行“四大补贴”政策,国家还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这些对于农民来讲都是利好的消息。
2004年开始,我国对主要农产品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格。2004年、2005年主要是对稻谷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2006年开始对小麦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当然,对于其他的农产品,我国也实行了相应的价格保护政策。
在公共事业上,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开始在全国逐渐推开建立农村低保,低保制度建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007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2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认为这更多指的是农村居民,因为城镇居民惠及的发展成果要比农村居民多得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六部分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强调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是过去没有提过的。
简单归结一下十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的重要变化。
1.最低收购价格及其改革。我国从2004年、2006年起在主生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格。2008年起,国家提高了对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2008年,国家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也是一种最低保护价格政策。
由于2008年后政府最低收购价逐年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也逐渐高于国际生产价格。2015年、2016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大高于国际同类农产品价格,每种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高出的幅度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改革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生产者补贴政策,保证农民不吃亏。2014年,中国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大豆和棉花实行目标价格制度。
2.农村社会事业。从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并强调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就是新农保。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保障农村养老基本生活、基本需求。广覆盖,就是逐渐提高覆盖面,最终让所有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都纳入制度里。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这个文件起,国务院就开始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当然,现在并没有达到水平完全一致,还在统筹的过程中。《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医疗保险领域看。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这之前,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但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一旦得了大病怎么办?尤其是农村居民,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积累很多年的财富,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得了大病,治病费用就可能让这个家庭返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但这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水平还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在一起,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其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致,让保险在区域上可以互相接续。比如,江西的农民到北京或者黑龙江打工,他的保险可以带走,这样既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又有利于农村居民整体医疗保险水平的提高。
3.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业农村政策。十八大以来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很多方面还体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上。我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一下。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部分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现在,有些乡村确实建设的非常漂亮。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就是用于指导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还强调,要在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全国推进,很多地方把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发展成效:全国粮食总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人,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每年都在递增。实际上,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年连续增产。虽然2016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5万吨)较2015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4万吨)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并不多。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是61791万吨,虽然在总量上没有超过2015年的62144万吨,但是较2016年的61625万吨还是有所提升的。总体来讲,从2004年到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没有形成“十四连增”,但却是“十四连丰”,全国粮食从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是丰收的状态。
发展成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实际增长10.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实际增长6.2%,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但是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又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2010年开始就呈下降状态,2016年是2.72:1,就是2.72个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当于1个城镇居民的收入。今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还非常严峻。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以来,全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基本完成58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形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就要把他们搬到适合创业、适合生存、适合生产的地方。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99.3%的村通公路,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61.9%,全国通电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99.7%,91.3%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0.8%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从农户来看,10995万户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47.7%;
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8339万户,占36.2%,也就是说,1/3以上的农户已经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了;
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当然,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比例一天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差距就仍然存在;
不仅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有差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同样存在差距,并且差距更大。那么,减小差距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力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农村建设面临什么形势?我总结为两大方面:社会转型、消费转型。
首先看社会转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那么,城镇化率超过50%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形态特点从农村社会转向了城镇社会。城镇化会带来一系列变化,比如,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直接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减少,农产品消费者增加,农村资源变得稀缺,城乡融合变得可能。住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早晨从居民楼出来到办公室,一天可能都看不到蓝天。这样一来,他的交际模式就发生了变化,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同事,跟周围的人接触不多,人就容易变得孤独、寂寞。微信出现以后,人们通过微信交流,人与人之间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城市病”逐渐出现。“城市病”出现后怎么解决?人们可以选择在假期的时候去农村。过去,人们会在节假日时找个地方旅游,看风景;
现在,人们不只是要看风景,还要休息。这样一来,旅游模式就转变为休闲、休息模式。
社会转型还体现在新型农业产业上。比如,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城市农业。什么是城市农业?就是把农业从农村搬到城市住户的阳台上。过去,城市住户的阳台上主要是种花种草,现在可以用立体的或是平面的简易蔬菜生长装置种农产品了,吃的时候用剪刀一剪就可以。再比如,农业众筹、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都纷纷出现了。这些都是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是通过城镇化的推动出现的。特色小镇出现了。比如,农旅结合型、传统文化型、现代商贸型、创意文化型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实质都是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的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的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比例的提高就是为了给城镇居民提供更多休息休闲的空间。近几年,城镇居民在节假日时愿意到哪儿去?就是到农家院住几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享受农村的休闲生活,假期结束后再回到城市开始紧张的工作。
再看消费转型。消费转型主要体现在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极具下降。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属于相对富裕;
20%-30%为富足;
20%以下为极其富裕。
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富足标准;
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已经低于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16年是32.2%,2017年是31.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17年是28.6%,低于30%。这些数据也显示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升。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30%,就意味着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不到30%,那么其余的70%用来干什么?用于储蓄、消费。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温饱问题,但是当恩格尔系数低于30%以后,人们开始关注除了温饱以外的更多问题。一是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更加关注农产品品牌。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渐转向精深加工和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加工。四是更加关注休闲、旅游。
就农业而言,已经从单纯提供食物到提供旅游、娱乐、健康、文化、教育等复合产品的多功能性产业,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含五句话、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只有“乡风文明”是一样的提法,其他四句话都有所差异。很多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升级版,我基本同意,因为从2005年到2017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农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力”不仅仅体现在干农业能赚钱,而是体现为一种情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第一个阶段,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当然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我认为,不只是学术界在探讨这个问题,政府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讲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文件的核心部分。第八到第十二部分讲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包括摆脱贫困、制度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兴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农业产业的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涉及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包括农村各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具体来讲,产业兴旺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做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我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当然,水果、蔬菜也很重要,不吃也不行,但它不是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000多万吨。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不振兴,怎么振兴乡村?因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做强农业,包括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内涵非常丰富。农业部2015年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实际上,2017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零增长。实现零增长以后怎么办?就是实现负增长、推进负增长,这个难度也很大。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放”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怎样由“黄箱”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这是我们现在要实现的转变。
第二个层面是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坦率地讲,2007年我们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理解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今天也确实到了应该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的时候了。挖掘什么?就是挖掘保护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各方面功能。
第三个层面是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策引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怎样协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多得一分利益,把这个利益用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速度就快了。
第四个层面是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产业。种植业每年的产值非常大,如果做好种植业的服务,也可以致富。当前,全国的农业服务业产业快速发展。比如,山东供销合作社推行的土地托管服务,实际上就是给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深受农民欢迎。农业托管范围已从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拓展到棉花、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除了农业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也是巨大的产业,潜力很大。农村服务业包括的面很宽。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也和城市居民一样需要更多的服务。目前来看,城乡居民享受到的社会化服务的差距还比较大。农村的养老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农民老了谁来养?农村现在有很多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谁给他们提供服务?目前来看,近郊或者远郊的环境非常好,养老成本也比城市的养老院低,因此,近郊或者远郊的养老场所还是受到一部分城市居民欢迎的。
产业兴旺,主要是发展农业多种功能,要挖掘休闲旅游、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产业兴旺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自我增强的能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农业农村的需要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当然,就目前所处阶段而言,城市还要继续拉动农业农村,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指出,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近400万人,登记了2.3亿农户”,全国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实际上,现在小规模经营的特点还比较明显。因此,在小农户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办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这句话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导向。
我认为,我国农户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纯农户(农业收入占80%以上),这类农户高度依赖农业。第二类是一兼农户(农业收入占比50%以上),这类农户对农业的依赖性也比较高,但没有纯农户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高。第三类是二兼农户(农业收入占比20%-50%),这类农户主要不依靠农业,而是依靠非农产业。第四类是非农户(农业收入占比20%以下),在这类农户的生产结构里,农业产业已被高度边缘化。这类农户在工厂上班,下班后或者周末再经营农业,他们经营的农业面积不大,地块也小,生产率也不高,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自己食用,而不是为了出售。
怎样把这四类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体系中?对于二兼农户和非农户,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吸引这类农户入股或者为其提供社会化服务,让他们可以去经营非农业。对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主要是给他们提供参与纵向协作的机会。什么是纵向协作?简单地说,就是构建一个发达的农产品生产体系,让农户参与到生产体系里。具体来说,实行纵向协作的形式有四种。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比如说山东寿光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样一来周边的农民就不愁了,因为到了采摘的时候自然有人来收购,价格方面大家也都很清楚,收购的蔬菜会直接运到批发市场销售,农户不用自己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去销售。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7年11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99.9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给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化服务,从供应一直到产品销售的每个链条、每个环节都给农民提供服务,这样既能让农民轻松地种地,又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先进产品的应用。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样的,一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连接农户的,它的服务范围更大,服务领域也更广更深。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般来说,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户,更加倾向于采取利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市场较近)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纵向协作形式;
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户,更加倾向于采取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协作形式。当然,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能是龙头企业,还可能是社会化服务组织。
怎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小农户大经营”,或者叫“小承包大经营”。这是第一种形式,但它不是主要的形式。第二种是“小规模+社会化服务”。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即使是规模经营主体,也是需要社会化服务的。理由很简单,一个经营主体流转了500亩地,如果有人为它提供社会化服务,这个经营主体就会节省下来买各种机械要花费的钱,从而提高盈利水平。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要放在怎样给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上。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